在如今这个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编制工作就像黑夜里的灯塔,吸引着无数求职者。编制意味着稳定的工作、不错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路径也相对清晰。
每年都有大量考生投身考编浪潮,满心期待能在体制内获得一份安稳工作。可谁能想到,在这场激烈竞争背后,许多考生最常问的并非考编方法,而是考编心态。这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考编路上,心态咋就成了最大难题呢?
不少考生都有心力交瘁、无力支撑的感觉。对他们来说,考编最难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考编带来的无尽焦虑、波动心态,还有由此引发的自我内耗。看看周围,其他考编的竞争对手好像都在朝着目标稳稳前行,按部就班地学习、备考。可自己呢,就像被施了定身咒,被困在原地,怎么也动不了。
那种感觉,就像汽车想往前冲,却发现油箱早就空了,一点动力都没有。
要解决这些心态问题,不妨听听这四句话。
把考编养成一个习惯。
很多人觉得考编痛苦,就是因为没养成习惯。一旦习惯养成,痛苦感自然就减轻了。习惯养成的前期,确实特别煎熬,可只要咬牙坚持过去,就能迎来转机。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和朋友一起打卡,在网上找几个学习伙伴建个群,互相监督打卡,设立目标,没完成的就发红包。这样既有人陪着一起努力,又有防止偷懒的惩罚机制。
也能把学习和吃饭联系起来,每天吃完饭,就固定学习两三个小时。还可以设定每天固定的考编时间,比如早上 8 点半开始,晚上 9 点半结束,时间长了,到那个时间点,不学习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还有,前期不要太在意分数,只关注自己刷了多少题,看了多少视频,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错题集,每周做个总结和优化,埋头苦练几个月后再去测试,那时候信心自然就有了。
学习的时候,别一上来就挑战太难的内容,先跳过那些难的,从容易接受、有信心攻克的部分入手,不然很容易打击信心,最后放弃。
考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得从心底明白,想在这世上得到任何东西,都得付出代价,必须彻底摒弃骨子里的白嫖思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经历痛苦去争取,得付出相应代价去交换。
想考编成功,就得想想自己拿什么去换,时间、精力、金钱,可能都得搭进去。想通了这点,备考过程中的痛苦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因为这就是交换必须经历的。这么一想,内耗自然就少了。
没有经历半年、一年的奋斗,可别说自己习得性无助。有个考生跟我抱怨,说面试好几次都失败,感觉特别无助。我问她为面试努力了多久,她回答每场也就 5 天左右。才努力短短 5 天,就盼着上岸,没成功就怨天尤人,这可不行。
我当年为了面试,提前 3 个月就开始练习板书了。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就成功,那些看似轻易成功的人,其实是前期积累足够,这次只是厚积薄发罢了。要是没经过长时间努力,真没资格说上天亏待自己,说自己全力以赴了。
做人做事,千万别存妄念。做人的妄念表现为,不想付出却想从别人那得到好处,比如有的人加了别人,把人家当免费客服,不停地问问题,连句谢谢都没有,觉得别人回答是理所当然。
做事的妄念就是不老老实实练基本功,总幻想有捷径、有秘诀能一步登天。笔试不认真刷题,刷了两三天没看到效果就抱怨;面试不提前好好准备,不认真看逐字稿,一篇篇课文去钻研,反而寄希望于运气。就像 V 先生说的:“妄念往往得不偿失。贪小便宜的,反被别人利用,偷鸡不成蚀把米。走捷径的,兜兜转转还是要绕回来。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该补的课还是要补,一件也少不了。”
考编就像一场漫长艰难的马拉松。心态,就是这场马拉松中的能量补给站。把考编养成习惯,如同为自己的跑鞋找到最舒适的磨合方式;将考编视为修行,便在漫漫征途中领悟了内心的宁静;经历足够的奋斗,就像在赛道上积累了足够的体力;摒弃妄念,如同扔掉了阻碍前行的沉重包袱。
考编不只是为了一份工作,更是对自我的挑战与重塑。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在挫折中汲取力量。愿每位考编人,都能以积极心态为帆,以不懈努力为桨,在考编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耀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