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类似的论调,今天更多了,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理解。
一、机制设计决定其环境适应性远超预期
量子弱点的版本红利,当前版本(3.2)深渊量子弱点覆盖率高达70%,虚构叙事新增的“记忆回溯”buff提升30%破防效率,与遐蝶的量子属性+减抗机制天然契合。策划在开发者访谈中明确强调“量子体系将持续作为核心环境”,未来版本即使推出新机制,量子队仍保有竞争力。
“量子记忆”系统的策略延展性,遐蝶的“量子记忆”允许技能回溯,未来若推出能重置战斗节点的辅助(如3.3虚数角色“时隙”),其爆发周期将大幅缩短,机制具备长期保值潜力。
独一份的背包复活机制,即使遐蝶不进队伍,其专属天赋“月茧”能为全队提供一次复活机会,在混沌回忆等高难本中降低翻车率,显著提升游戏体验。
二、伤害不足?——输出能力与星魂/配队的正反馈关系
光锥与星魂的质变提升
专武“让告别,更美一些”:提供30%生命上限、30%无视防御、12%行动提前,实测输出比大月卡光锥高15-20%,且拉条机制确保首轮两动。
二命质变:死龙额外两次吐息+100%自拉条,总伤提升37.35%,实测对单伤害超越黄泉/流萤等老牌大C,对群略逊于黑塔但差距可接受。
配队优化后的实战表现
量子队体系:遐蝶+缇宝(增伤拉条)+加拉赫(群奶+减防)+星期日(补量子C/增伤),虚构叙事评分轻松4万+。
数据对比:0+1遐蝶对单伤害比景元高18%,携带一魂星期日时,满叠大月卡光锥输出达专武82.1%,低配也有竞争力。
操作与伤害倍率的关系
死龙“喷吐”策略:通过控制血线(40%生命值消耗/次)实现高额群伤,满层天赋+6层吐息增伤可达180%,自爆附带6次弹射伤害,需结合实战节奏。
三、生存与配队“自闭”?——策略性优化与容错保障
烧血机制的主动可控性:战技主动消耗全队生命值充能,配合加拉赫的群体治疗、死龙锁血机制(替队友承伤)及月茧复活,生存压力可通过操作规避。
配队并非“绝对绑定”:缇宝为核心增伤拐,但佩拉、阮·梅、记忆主等角色也能提供有效辅助,未来虚数C(如“时隙”)可能进一步适配。
深渊长线作战优势:速度越慢死龙召唤频率越高,配合诗人套的暴击率加成,在多波次战斗中表现优异,符合深渊环境需求。
四、事实与数据:为何“后悔论”不成立
保值周期:星穹角色平均淘汰周期为10个月,遐蝶凭借独特机制至少可维持6个月主流地位,远超平均线。
玩家实战反馈:3.2版本虚构叙事中,0+1遐蝶配合合理配队可稳定2-3T通关,部分高练度玩家实现0T速杀,输出能力被低估。
命座与性价比:0+1即可体验完整机制,二命质变,后续命座提升平滑,符合“平民可用、氪佬更强”的梯度设计。
争议点:高配依赖、配队限制、操作门槛。
应对策略:
量子队玩家/XP党:必抽,体验质变;
无量子体系玩家:可观望,等待后续辅助优化;
低配玩家:合理配队(如加拉赫+四星光锥)仍能发挥强度,避免三拐一高压配置。
遐蝶作为机制独特的量子烧血C,短期统治力源于环境红利,长期价值在于策略延展性。所谓“后悔论”多因未理解其机制或配队不当,实际强度在合理配置下远超预期,况且二周年活动给这么多,把遐蝶拉起来是有可能的。
抽阿格莱雅的才后悔,输出还不如波提欧
[打脸]希儿求加强。第一个up池大c开大只有几万伤害,纯搞笑,姬子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