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潮”一词兴起的前几年,波司登带着一套自己的羽绒服系列,参加了2018国际时装周秀。
当时,大多数人对波司登和羽绒服的关系还不算太清楚,但对于波司登来说,这件事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2018年,波司登高管拿着自己季度报表上的数据,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因为这个季度波司登赚了将近一个亿。
而且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自从这么多国际大牌都参加过的时装周秀出自己的品牌后,波司登的知名度一下子飙升了不少。
过去,它在国内也算得上一个大牌,但要知道,国内机场免税店有几个大牌档次。
人家登不上级别的时装周,放在国内机场免税店中,有很多人愿意花七八千块钱买上一件。
甚至,有些大牌儿会被放在香港、澳门这些地方的大型购物中心里。
而此时此刻,波司登作为国产羽绒服中的标杆却基本上只能走高档一些的国内商场,还没到说什么关不关自己的名声事儿的时候。
自从那次时装周大获成功之后,很多人的眼光都重新聚焦到了这个曾经被埋没的国货美牌上,开始关注起它来了。
尤其是随着年轻人的审美观越来越现代之后,也发现波司登旗下竟有如此新颖而又时尚的羽绒服款式,所以就更爱它了。
可就在这几年间,消费者们却越发习惯于称呼自家出门必穿的波司登羽绒服为“鸭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鸭鸭”和“波司登”。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靠衣装马靠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保暖功能,而是更重视其时尚感和品位。
在这个“你不配穿我设计”的潮流下,曾经有着公园大妈、幼儿园小孩等诟病的羽绒服逐渐成为了各大时装周的“座上客”。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那场国际时装周大秀,还很有意思的是,在2019年上海时装周开幕式上,一家原本是专做儿童羽绒服的牌子——鸭鸭,也带着自己的成人款式进场秀了一次场子。
而且这次历史进程性的举动,让所有人对“鸭鸭”的印象大改,同时还意外解开了一个谜团。
因为大家总是不明白,为啥如今拼价格拼性价比拼到一起去的国货市场中,一个牌子的知名度能有多么高,但还是没人记得它最开始的名字,是大众最常称呼它的名字。
其实这就是一种消费习惯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总是习惯于叫波司登为“鸭鸭”,但却很少有人说“鸭鸭”是波司登。
除了人们对“鸭鸭”这个名字更熟悉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对品牌本身形成了认知。
更多人愿意叫它“鸭鸭”,而不是它正式更名之前的“波司登”,是因为对其中的核心因素进行了分析。
如今,在年轻消费者眼中,“国货之光”们中的头部品牌“大衣哥”李宁、以一件火遍全网的“大冤鸡”三顿虾(重庆小面的衍生物)、原本是儿童服装绝对领军者的鸭鸭等,都不如波司登来得吸引人。
这么有深意和文化认同感的品牌,怎么能不让人喜爱呢?
其实,消费者这么观察,也是合理又成熟的。
所以,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越来越多人将波司登换成“鸭鸭”?
“波司登”的问题。第一点问题就是价格。
众所周知,大部分高知性用户在入手一件服饰产品之前都会学会先看一下这个品牌最新版式中的价格区间,对优质产品而言,这样不仅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型号,还能有效规避踩雷风险。
想当年,大家都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牌子的那个时候,打开网页一看:“诶,这是什么奇怪的价格区间?”
标价好几百上千块钱,看了一圈发现,自己想要的款式偏偏又恰巧就贵,那还能便宜一点儿?
没有!
因为应用在每一件衣服上的皮草都是昂贵且珍稀的,因此大家只好强忍着心疼把自己喜欢的款式加了购物车去看看其他款式选择一下。
结果另一个款式也是贵得要命!
只有少数几件价格还算可以,并且还是小码,这让众多体型较为丰满的人感到不满,于是许多人选择退回去继续找找。
但大部分人能想到这种操作,因此最终留下来的多半都是适合瘦人的尺码。
所以,在许多中等偏胖但又对自己的体型管理着重要求的人眼中,波司登逐渐成了“国货美牌中的富人牌子”一样奇怪的存在,一般人真买不起。
第二点问题就是极端化设计。
以前的时候,波司登羽绒服不仅好看质量还棒,但现在呢?
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前那些成熟风格没出去时尚专属图案或者全身非主流色彩踩雷款,现在怎么都出现在了波司登新出的高街风设计中……
新设计也罢旧设计也罢,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大家看不到一件像样又合自己心意的羽绒服,于是不买买不起涓滴蝌蚪们开始不需要不买。
第三点问题便是知名度辨识度比较低。
虽然有不少年轻消费者也开始喜欢穿风格成熟一些的大牌羽绒服,但波司登并不是他们最优先考虑选择的对象之一,因为搜索关键词的时候,在他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多个国际巨头比起这个以往实用主义时尚感较低的大牌吸引力更强。
除此之外,由于时代文化的发展,如今消费者们对设计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传统国货美牌之一,在追赶潮流这条路上,他们选择让设计感尽量限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样一来,本该时尚感更强、吸引力更大的各种新颖潮流款式就被消费者自然地屏蔽了,更加不会有人通过流行趋势后推出的改版回忆起这个“冷门国货美牌”。
于是一来二去,大家对它越来越陌生,认为自己并没有想要购买这类又得瑟有个性的服装,于是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况。
那些话不吐不快。我最想告诉波司登的一句话就是:“你找到了买不了只看得上的消费群体,但也请好好关注一下已经拥有着你的客户吧,他们会帮助你发展得更好的!”
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句话就全写在这里了,你懂我意思吧?
其次,我想说的是:“神态逻辑简单极端化设计不适合潮流趋势,你还敢继续吗?”
最后,我想告诉你们的一点就是:“你们不要眼馋李宁多个系列合作款推出,其实那不是关键,因为还有很多年轻消费者希望你们出一些适合他们风格喜好的系列合作款呢!
女人啊什么叫‘别眼馋’,带着目标前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