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年9月底,华野14万精锐部队正式发动了对济南的进攻,解放军血战8天,济南解放。几天后,乔装打扮的王耀武因为额头上因为长期戴大檐帽被勒出来的“月牙箍”以及口袋里装着的卫生纸这种稀罕物被识破身份,在山东寿光被俘。
随后解放军在搜查王耀武家时发现了两辆美式拖拉机。
这个搜查结果惊动了陈毅,陈毅很好奇王耀武留这个干啥?
弃工从军,崭露头角1904年,山东泰安县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的农民王进增添了个儿子,老来得子的王进增给他取名王耀武。
王耀武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然而王家贫穷,父亲王进增要靠着仅有的四亩山田维持全家六口人的生活,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农。
王耀武
很不幸,王耀武幼年时父亲和哥哥就去世,全家人的重担压在了王母一人身上。即使生活穷困,王母依旧非常重视王耀武的教育,希望他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9岁的时候,王耀武被母亲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王耀武白天在私塾读书学习,晚上回到家就帮母亲干活,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19岁。 这一年,王母无力负担私塾学费,王耀武只能辍学。
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个只有私塾学历的农村少年,除了当农民或者外出打工谋生路,没有其他选择。1921年春,19岁刚出头的王耀武拜别母亲,只身前往天津,先是在一家烟草公司干杂活。后来经亲戚介绍,他在天津的饼干公司当一名学徒,1923年他南下上海,到糖果公司当了店员。
王耀武是一个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年,整天对顾客卑躬屈膝的工作,让他觉得既没前途又无趣。他深深的明白,自己如果要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在学业上必须有所提升,所以他白天看店,晚上上夜校补习。几年的学徒、店员生涯也并非一无是处,那些点头哈腰笑呵呵的经历养成了王耀武颇具亲和力的圆滑性格。
蒋介石与王耀武
1924年,王耀武的人生迎来转折,受到在军界任职的族兄劝说影响,决定投军报国。此时恰巧 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王耀武在亲戚和少东家的帮助下,前往广州参加考试。1924年11月,王耀武顺利被录取, 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员。在校期间,王耀武严遵校训,训练刻苦,受到了总队长的青睐。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开始第二次东征,并动用了黄埔三期的学生,还没有毕业的王耀武正在其中。在东征中,王耀武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崭露头角。
黄埔军校旧址
王耀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某连任少尉排长。北伐结束时,王耀武已经挂上了少校的军衔,后来他连续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逢战必当先,做事又敢于承担,因此受到上级的赏识和部属的拥护,成为黄埔三期同学的标杆。
1933年,国民党军政部在保定改编了两个旅,其中一个旅的番号为补1旅,直属军事委员会。该旅的旅长人选受到多方瞩目,多方派系争斗之下王耀武这位作战勇敢、又没有明显派系色彩的青年军官成了旅长的理想人选。就这样,王耀武幸运地成为黄埔三期中的第一位将军。不久后,补1旅扩编为第51师,王耀武又顺势升任中将师长,再次成为三期同学中的标杆。
王耀武
全面抗战打满全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王耀武从淞沪会战开始,历经南京保卫战、兰封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直到湘西会战,是国军少有的几个几乎打满全场的将领。整整八年全面抗战,他有七年是在前线度过的。
在淞沪会战中,王耀武指挥第51师在罗店、刘行等地与日军鏖战近三个月,始终未让日军前进一步;
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战
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的万家岭战役,小日本试图逼近武汉,却把自己的106师团送进了包围圈。为了解救106师团,避免它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战场被全歼的师团,小日本也下了血本。日军防守严密,武器装备优良,加上日军残部死守的张古山地势险要,中国军队屡攻不克。王耀武从部队里精选300人组成敢死队,成功夜袭张古山日军阵地,为重创日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台儿庄媲美。此战后,王耀武成为74军副军长。1939年6月,蒋介石亲自召见这位黄埔三期的名将,提升他为74军中将军长。
武汉会战示意图
74军组建于1937年,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国民党手中的“王牌”。但是第一任军长俞济时个人能力一般,此时的74军名声不显,平平无奇。王耀武接任军长后,74军 开始迎来蜕变,逐渐成长为“王牌军队”。
王耀武带兵有一套独特的办法,他赏罚分明,恩威并用,平时以负责任守纪律勉励下属,以身作则,对犯纪律的部下不予姑息。他认为“维护军纪、不徇情枉法,是治军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方面,他要求部队“廉俭、务实、严究、快干”;在训练方面,王耀武主张要讲究“养、带、练、战”。这些方法让74军快速成长为一支军纪严明,战斗力顽强的军队。
74军历任军长及将领合影(前排左二为王耀武)
曾经在王耀武身边担任74军副官处副处长的刘操说:
“无论平战两时,全军官兵接受任务都不敢马虎,不存侥幸之心,努力完成。纪律方面严肃认真,上下遵守,不敢违犯。”
1941年春,王耀武率74军在江西上高会战中一战成名,74军也因此战战功卓著,被授军中最高奖——飞虎旗。
上高县城为赣北重镇,武汉沦陷后,赣北成了江南的第一防线。小日本制定了“鄱阳扫荡计划”,企图剿灭在赣江、抚河一带的国军,3月15日,小日本以两个师团与一个混成旅团约5万余人的兵力进犯上高县城。王耀武指挥74军在鸡公岭、白茅山、锦河一带重创小日本,耗时11天,将小日本包围在直径不足5公里的包围圈内。小日本为了突围,动用了飞机甚至是毒气弹,但依然被74军全体官兵死死咬住。
上高会战至4月9日结束,历时25天。此役74军击毙小日本少将指挥官岩永,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百余人,缴获山炮、追击炮10门及步枪千余支。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称此战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时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则称第74军为“抗日铁军”,王耀武本人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上高会战示意图
在战场上打出名气的王耀武得到蒋介石的恩宠,在黄埔三期中独树一帜,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升任第5集团军副总司令。因为蒋介石的特许,他还同时兼任74军军长。到了1944年,王耀武又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不再兼任74军军长,但是他依然享有74军的人事任免权,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也是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宠将。
1945年3月,第24集团军改编成第4方面军。王耀武以一个黄埔三期的浅资荣登第4方面军司令官宝座,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老将平起平坐。同为黄埔三期的同学,最高的是集团军副司令,有的仅仅是师长、团长。
1945年,王耀武(右)迎接蒋介石和陈诚视察
1945年4月,穷途末路的小日本意图摧毁芷江空军基地,挽救其灭亡的命运,集结了5个师团3个外加独立旅团约8万人发动了湘西会战,这是垂死挣扎的小日本对湖南的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王耀武指挥第4方面军正面迎敌,第4方面军主力在雪峰山东南山麓依靠地形构筑工事,并与18军、73军、74军、100军等兄弟军队密切配合与日军鏖战近两个月,终将日军击溃。
湘西会战雪峰山战役的胜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此战累计计击毙日军28174人,俘虏247人,缴获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它战利品20余吨。这是王耀武最辉煌的时候,年仅40岁的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还成为第一位获得一等宝鼎勋章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湘西会战示意图
内战被俘,晚年病逝抗日战争结束后,王耀武主政山东,1946年初冬,王耀武携全副美式装备,打通了胶济、津浦两线。国民党在山东省的军事力量一时大增。
1948年9月底,华野14万精锐部队正式发动了对济南的进攻,解放军血战8天,济南解放。几天后,乔装打扮的王耀武因为额头上因为长期戴大檐帽被勒出来的“月牙箍”以及口袋里装着的卫生纸这种稀罕物被识破身份,在山东寿光被俘。
济南战役
随后解放军在搜查王耀武家时发现了两辆美式拖拉机。
陈毅找王耀武谈话问:“你藏这东西干什么?你们国民党军官不都爱房子、美元和黄金吗?”
王耀武说:“我一直都反对内战,早在莱芜战役失败后,我就料到这一天,藏拖拉机,是因为我想如果战争结束可以侥幸活下来,能够回乡种地去。”
随后,王耀武便被被送往了北京功德林监狱进行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在王耀武对自己改造结果没有信心的时候,罗瑞卿为王耀武带来了毛主席的话:“功是功,过是过,你在抗日战争中是有功的,这些共产党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你要好好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到群众中去。”
1959年12月,王耀武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
特赦后,王耀武被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4年冬,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于北京人民医院,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