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用"新称呼",德媒道出我国反制实情,郭正亮一句话亮了

鸿毓说过去 2025-04-12 12:16:49
前言

继我国宣布对美商品加征34%关税后,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

若一天之内不撤销对美关税政策,美将对中国征收额外50%的关税。

这次特朗普为何这么急?甚至还给中国起了个“新称呼”。

台湾名嘴郭正亮,一语道破了美国所陷入的“困局”。

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对全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后,中国迅速反击,对美国商品征收34%的关税,并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宣布反制措施后,引用中国古语表示:"礼尚往来" 。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愤怒指责中国是"关税滥用者",并威胁如果中国不撤销其反制措施,将从4月9日起额外加征50%关税。

仅在4月初,美国就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了34%的关税,使总关税率达到54%。随后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如果我国不撤回对美国商品的34%反制关税,将再对中国额外征收50%的关税,这种步步紧逼的态势,意在迫使中国屈服。

然而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我国选择了坚决反制!财政部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限制某些稀土元素对美出口,同时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正式投诉,指控美国的措施违反WTO规则。

这种对等且有力的回应,展现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底气和实力。

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反制态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全球各国基本采取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一种是象征性地对美国挥舞棍棒,但实际上不会真正付诸行动。

另一种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进行真正的对等反制。

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认为,特朗普会"在压力下屈服",前提是欧洲能够团结起来。虽然欧盟经济强大,但在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上仍然有限,无法像中国这样以完全对等的方式回击美国。

而中国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综合国力,由于拥有经济、政治和军事三方面的强大实力,中国能够采取第二种方式,“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正是这种综合实力,赋予了我国在面对美国时的强大底气,无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不畏强敌,还是当前贸易战中的寸步不让,都体现了我国国家意志的坚定和国力的增长。

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对这场贸易战也分析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节目中表示,尽管中美关税大战前景仍不明朗,但他不相信特朗普能够坚持三个月。

因为这场关税战对美国进口商、出口商和普通民众都造成了极大压力,如果中国商品被征收高额关税,价格必然上涨,美国进口商将不愿意进货,导致美国国内供应紧张,处处缺货。特朗普想坚持三个月,根本无法做到。

到时候,美国消费者、零售商和制造商都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压力最终会转化为对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压力,迫使其改变关税政策。

事实上,市场反应已经验证了这一判断,自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以来,全球股市遭遇重创,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入熊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确认进入修正区间,显示投资者对贸易战升级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

这种市场反应无疑将增加特朗普政府调整政策的压力。

同时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特朗普对全球多国加征关税,一些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其国际经济政策,甚至考虑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这种地缘经济格局的潜在变化,可能为我国创造出新的战略机遇。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不仅使美国与中国的对抗加剧,也使其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变得紧张。即使是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其首相也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已造成"国家危机"。

同时,欧洲股市也遭遇了三年来最大的单周损失,这种局面恰恰印证了郭正亮的观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使美国内外承受巨大压力,这种状况难以长期维持。

总结

特朗普对华加码关税战的背后,是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然而,我国以完全对等的方式回击美国,不仅展现了自身的综合国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正如德媒所分析的那样,只有中国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才能与美国真正分庭抗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