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机床是“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工业体系的基石。然而在过去,我国的这块工业基石却被日本人把控着,我国高端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6%。
现在高达1112亿元的对日机床进口订单已被宣布取消,我国终于又把这块基石夺了回来,一颗他们的螺丝钉都不要。在争取独立自主的道路上,我国的本土机床业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整个机床行业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新中国建国伊始,我国的工业体系创伤严重,机床产业更是百废待兴。1952年我国机床保有量仅为9.5万台,而1940年的英国就有70万台机床,差距可见一斑。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相当重视机床产业发展,借助苏联援助成立了一批示范性企业,俗称“十八罗汉”。此后我国迅速拉近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1958年就拥有了第一台数控机床,只比日本晚了两年。

冷战期间,我国机床产业盲目追求机床产量,忽略技术进步,一度机床生产的合格率竟然达不到百分之六十。为行业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机床技术再次与国外拉开了差距。
1978年开始,机床行业就开始整改。“十八罗汉”改制重组,大量引进国外技术,鼓励机床出口。1981-1985的五年间,我国就引进了国外技术113项,与二十八家海外企业合作。1997年,我国机床年出口额超过2.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正热情高涨地扩张生产规模的中国机床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债务问题凸显。2018年行业龙头沈阳机床负债202亿元,2019年沈阳机床破产重组,中国机床产能仅为2012年的一半。
再加之我国在机床相关技术方面的长期落后,在国际市场中地位较低,主要以中低端出口为主,高端机床市场则被牢牢卡住了脖子。在全球机床出口市场中,德国、日本占据了接近45%的份额。

时下的国际市场,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工业技术强国对我国机床行业实行不遗余力的技术封锁。他们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用低价向我国倾销高端机床,挤压本土高精度机床发展空间,再通过收取高额服务费牟取暴利。
长此以往,其他中国企业由于低廉的价格不得不选择国外高精度机床,国内高端机床企业拿不到订单,中国的机床技术就会一直原地踏步、依赖进口。部分外国媒体还就此扬言要“锁死中国精密机床技术”。

为了摆脱一直以来中国机床行业的被动态势,我国政府和国产机床企业从未停止过努力。
2019年以来我国对于中国机床行业颁布了一系列十分具体的支撑政策。去年9月工信部再次强调了中国机床行业的顶层设计,我国政府正积极推动中国“工业母机”的国产化进程。

不仅是政府支持,国产机床也十分争气。
中国机床制造企业一直以来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力图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譬如高端机床龙头“长城精工”,他们自主研发出了一种精度达到0.5微米的高精度机床,相当于其加工的精密度接近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这是中国高端机床的里程碑式进步,为中国机床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2023年4月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除了西门子、发那科等德日企业外,华中数控、科德数控、广州数控、北京精雕等中国高端机床龙头企业也展示了国产化的先进技术。
在五轴数控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工具、编程-加工-测量一体化等方面。国产高端机床不仅突破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甚至狠狠地超越了他们,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6月我国取消对日机床1112亿进口订单,正是宣布中国机床在迈向独立自主的道路上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机床已经在逐步摆脱受制于日本的局面。相信在我国政府、企业的协同努力下,我们迟早能让中国机床制造所有的中国机器。
结语机床是工业体系的基石,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与命脉。这种至关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关键行业,就好比我们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当然,我国仅用了二十年就走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难免会有问题和不足,也会有被“卡脖子”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政府、企业、个人的合力,共同打破外部技术的封锁,把握好中国自己的发展命脉。你还知道我国在什么领域正在被“卡脖子”?欢迎留在评论区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