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PACE2024日前在海南召开。12月11日下午,大会联合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讲习教授邓玉林,在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上分享了《新时代人才培养与航天科学教育》讲座。
邓玉林:这次IPSPACE2024会议主题是“和平的未来,未来的和平”,人类和平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现在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教育面临很多挑战。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在想,创新人才的培养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一方面是知识暴涨,我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面临着知识碎片化,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是非常难以记忆的。所以,我们面临着大量知识涌现,又面临着记忆一点东西变得更难了。
要知道,人类要形成创新的能力,必须有一定的记忆。我是搞神经科学的,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上面来看,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大家看神经元,我们只有一些很少的神经元,当到9个月的时候,我们看神经元长成了。当到两岁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神经元并没有增加多少,但是我们神经的连接变得特别多,特别丰富。我告诉大家,两岁的时候,恐怕人一生中神经元连接最丰富的年龄,这意味着因为我们人类形成记忆,我们的给神经很多刺激,形成的记忆实际上最后是要通过神经连接来达到的。
所以,神经连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极其重要的,两岁,每个人都是一个神童的时代,所以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好像知道很多东西,实际上这是一个因为我们神经在成长过程当中连接起来了。
人在两岁以后,一辈子比学习形成新的连接多得多。实际上,两岁时候形成的连接是一个弱连接,我们如果把他变成强连接的时候,你一辈子就记住了。如果你没有用,慢慢他剪切掉之后,这个记忆没有了,再想学的时候变得更难了。
所以,我讲这样一个原理,实际上对于我们的这个时代来讲,我们面临着的是碎片化的知识,我们很难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导致我们很多的过去形成的链接剪切掉了,同时对于我们现在孩子们他所谓的E时代和I时代人类,我们现在孩子们学习机会太好了,身边到处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这样大家逻辑学习知识兴趣下降了,这个下降也是一样我们这些知识很难形成记忆,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形成记忆,形成记忆然后再逻辑的推理延伸才能创造新的知识。
人类在学习过程当中,剪切非常重要。两岁以后都在剪切,剪切不足导致孤独症的可能性很大,剪切过度导致精神分裂,只有一定范围内剪切我们才是正常的。怎么保证合适连接?需要后天的学习加强,从这个理论来看,我们航天教育是什么?我们知道,航天是高度学科交叉的教育,我们大量的学科都在平台上面发展交叉是一个多学科的。
所以,航天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刚才讲的因为交叉属性,所以他对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我们提倡的教育。
为了做好航天教育,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些努力,我们聚焦科学前沿模拟一些真实的情景,以中学生的为基础结合航天科普知识和内容,打造知识贯穿性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助力强基计划。 比如说,我们打造了一个体系,就是大家知道屠呦呦青蒿素,我们把这个跟航天生物样品处理结合起来,我们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能够综合培养学生能力的这样的一个试验课程。
同样,我们把太空的创新技术跟同学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从设计到编成一系列的适应课程。我们把探空气球放飞,跟各种物理实验知识结合起来,还搞了一些各种项目学习课程,比如说剧本杀等等。我们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围绕航天创新,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教室,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同时,围绕如何展现航天特点,打造各种场馆。
我们特别关注三个结合:一个,实物仿真跟虚拟仿真相结合,增强体验感让大家感受大航天的真实性。第二,把娱乐性、教育性相结合,在动线设计、知识点设计上面,我们非常精心安排让学生们更多地学习知识。第三,把科普科创相结合,培养我们同学们的创新。
特别是围绕让大家动手起来,进行科技创新,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我们有一个赛事,就是国际空间科学载荷大赛,等一下还有我们获奖同学到这里来做一些展示,这个是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支持的一个航天赛事。
大家知道,太空是一个稀有资源,怎么样用好太空资源?我们希望利用一个赛事,把全世界最活跃的一个团体的创新思想集中起来,这个团体就是我们学生。
它没有约束,可以异想天开,可以突破各种限制,我们利用赛事平台,汇集学生们创新思想。我们的宣传理念是:共享太空,共赢未来。我们希望各个队伍之间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参赛团队更多的交流。
我们请了国际宇航院士,给同学们线上讲课,吸引了全世界116支队伍,覆盖了40个国家,我们下一届即第三届在香港比赛,明年10月份决赛,这个报名是5月份报名,所以这个赛事我也在这里稍微介绍一下,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赛事,欢迎更多的同学和队伍参加这个赛事。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预祝我们教育论坛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