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曹操军中议事,战火一触即发。围攻徐州的曹操,眼看徐州这块大肥肉即将要落到手里头了,突然曹操接到刘备的书信,是战还是和?
曹操,那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此时正在军帐中与诸将议事。突然,人报徐州有战书到。曹操拆而观之,乃刘备书也。书略曰:“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向者尊父曹侯实因张闿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曹操看书后,却是大骂:“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且中间有讥讽之意!”他一腔怒火,命令斩来使,一面竭力攻城。然而,郭嘉的谏言如一股清流,浇灭了曹操的愤怒:“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策略,款留来使,等候回书。然而,就在这时,流星马飞报祸事——吕布偷袭了兖州,进据濮阳!止有鄄城、东阿、范县三处被荀彧、程昱设计死守得全,其余俱破。曹仁屡战皆不能胜,特此告急。
曹操闻报后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郭嘉又说:“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曹操然之,即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
一、深度分析:就这样,刘备捡了个大便宜,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刘备一封书信劝服了曹操从徐州退兵呢。这就像一场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哭笑不得。历史上的这些英雄们,他们在帷幄之中策划的是什么呢?有时,看起来甚至比最复杂的剧本还要扑朔迷离。
在这幕大戏的尾声,我们不禁要对郭嘉的智谋赞叹不已。他像一位老练的导演,成功地在刘备面前演绎了这场戏。而刘备如同一位茫然的观众,被郭嘉的策略牵着鼻子走,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了陷阱,不过,这也是好陷阱,毕竟曹操退兵不管对他还是对徐州都是大利好。这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瞒天过海”案例,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谋略。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多面性格和郭嘉的智谋。曹操在接到刘备的书信后,虽然一开始愤怒,但后来却能听取郭嘉的建议,展现了他的领导力和判断力。同时,故事也描绘了吕布军师陈宫背后偷袭曹操的狡猾和曹操的老谋深算。
二、个人观点:我对这个故事深感兴趣。它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戏剧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我想象曹操在读到刘备的书信时的心情变化,从愤怒到冷静思考,再到接受建议。这让我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个故事还让我思考了关于领导力的一个重要观点:领导者需要有全局观,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曹操在面对刘备的书信时,虽然愤怒,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建议,体现了他对全局的把握和对形势的判断。
此外,这个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沟通的重要性。刘备的书信虽然在曹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没有郭嘉的巧妙建议和曹操的冷静思考,这封信可能只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思考了领导力和沟通的重要性和策略。这是一个富有启示性的历史故事。
三、借古鉴今:曹操与刘备的对决,展示了战略家的高度。今人观古,鉴古知今,曹操的决断与郭嘉的谋略,刘备的先礼后兵与荀彧的谋算防守,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经典。
尾声:曹操得知吕布袭破兖州,大惊之余,如何应对?徐州是否就这样安全永固了?下个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