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歌唱家谭晶肯定不会陌生,她那独特的嗓音和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但就是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歌星,她的私人生活却一度显得格外神秘,直到后来,公众才得知她早已低调步入了婚姻殿堂。
丈夫不是同样光鲜的演艺人士,而是科技界的重量级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他被称为“中国芯之父”,更是在26年前毅然选择回国,立志要打破中国没有自主芯片的历史,这位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人生?

说到歌唱家谭晶,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她在舞台上充满魅力的形象,这位广受欢迎的歌手有着让人瞩目的表演经历。她多次出现在全国观众非常熟悉的春晚舞台,据统计,次数高达12次,不仅仅是春晚,她还在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上献唱了6次。
用歌声打动人心,展现了出色的艺术才华,凭借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过硬的唱歌实力,谭晶赢得了极高的知名度。不过和她在舞台上的耀眼不同,个人生活一直保持着低调,过去一段时间,关于她低调淡出公众视线有过一些猜测和传闻。

但最终事实表明,她只是选择了结婚生子,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归了家庭生活。让一些人感到意外的是,她的丈夫不是娱乐圈人士,而是一位专注于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科技工作者,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相较于谭晶的家喻户晓,邓中翰虽然在科技和产业圈名气很大,但普通大众对他可能没那么了解。而邓中翰的故事,要从他很小的时候,怀揣的那个朴素的科学家梦想讲起。

他从小在南京长大,心里一直有个当科学家的念头,高考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大二时,他对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为此写了详细的论证和实验方法。
这种积极的求知态度引起了教授的注意,也为他赢得了进入科研小组参与学习的机会,这对于当时还是本科生的他来说机会难得。1992年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深造,进入了声誉很高、以学术严谨闻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那里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最终以惊人的努力同时拿下了三个跨度很大的学位,这足以说明他的全面能力和过人的学习劲头。完成学业后邓中翰去了汇聚了全球科技人才的硅谷发展,他在那里的一些顶级科技公司工作过,也参与了重要的技术项目。
后来他选择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做高端数字图像处理芯片的公司,名叫PIXIM,凭借领先的技术,这家公司很快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在不长的时间里,公司估值就达到了1.5亿美元,显示了他在技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才能,尽管在美国的事业发展顺利,他心底里却始终牵挂着一个更高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1999年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那一年他受邀回国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他亲身感受到了祖国五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内心非常激动和自豪。
他觉得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后有机会出国留学,是国家培养的结果,理应为国家做出贡献。庆祝活动结束后,他和一起回国的团队成员专程去了长城,站在古老的烽火台边,他们立下了一个坚定的誓言:要为中国打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芯片长城”。
正是这个时刻和这个誓言,成为他25年前放弃美国事业回国最重要的动力,也让回国创业的决定变得不可动摇。

1999年10月14日他带着这份决心回到了北京,不久中星微电子公司就在海淀区一栋老旧办公楼的仓库里成立。当时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创业从零起步,困难重重。当时中国国内还没有芯片生产的条件,研发出来的芯片只能送到香港、台湾或者其他地方生产。

最严峻的时刻出现在2001年底,公司的账户上现金只剩下100多万元了,面临资金枯竭的危险。为了让公司活下去,他和另外三位创始人拿出了个人的存款、房产和股票去做抵押,才从银行那里贷到了300万美元。
靠着这份破釜沉舟的坚持,他们终于迎来了转机。2001年3月,经过十七个月的艰苦努力,“星光一号”成功研制出来,它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芯”的历史。

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为“中国芯之父”,但是这次成功仅仅是开始,最初推销遇到困难,但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决定用更出色的技术和产品来证明自己。不过好在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中星微的多媒体芯片后来成功打进了索尼、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有一段时间在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的份额达到了超过60%,2005年11月,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依靠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国芯”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

虽然后来在资本市场的路线走了不少弯路,但整个团队在技术研发上从未停止脚步。“星光中国芯工程”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向前推进,不仅推出了多代芯片产品,还在2004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些荣誉充分说明了他们在中国芯片技术自主创新领域的地位和贡献,进入了充满机遇的“人工智能时代”,中星微也把重心放在了AI芯片技术的开发上。
他们很快走到了AI芯片研发的前沿,后来他们还专门拆分成立了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的公司,研发的AI芯片主要应用在安防监控和物联网等领域。作为一名重量级的科学家和政治参与者,邓中翰也在多个场合为国家芯片产业的发展鼓与呼。

他指出国内芯片的进口金额巨大,芯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并在无人区实现领跑。在更广阔的中国芯片创新图景中,除了中星微这样的先驱,还有很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企业也在努力突破。
比如深圳有一家叫作国芯物联的公司,他们在RFID芯片领域做得很有特色,掌握了国内少有的超高频双芯片研发能力。他们正努力把RFID技术做到手机芯片里,目标是让每一个物品都能有个“数字身份证”,从而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这家公司通过多轮融资加速技术迭代,积累了不少专利,他们最新一代的RFID芯片据说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的专注和突破,和中星微在核心计算和AI芯片上的探索一道,共同推动着中国芯片产业不断向前,展现了“中国创造”的力量。

从海外归国到白手起家铸就“中国芯”,他展现了非凡的报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他和妻子谭晶,一个在科技前沿,一个在艺术舞台,各自精彩,着实是各自的人生赢家。
参考信源人民政协报 2020-11-17他靠什么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
金融界2023-08-16“中国芯之父”再度冲击I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