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观众能给一个电影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有一个词,让我觉得很震撼!
为何认为《第二十条》能赢得“功德无量”这样的称赞?
是因为这部电影造成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开始在实现着老百姓的朴素期待。让整个社会和司法机关达成共识可能还任重道远,
但,唤醒“沉睡的法条”,打破司法人员的惯性和惰性,步伐不能停!
老百姓的呼声有被听到,司法机关有在回应,公检法三大最高部门引用了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再次宣告“法不能像不法低头”。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频道、一套、三套、六套等主流媒体持续对影片深度报道,“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
以罗翔为代表的法学界红人也在影片上映后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观看后连连点赞,并就电影内容对《刑法》第二十条进行了更加深入、精准的解读。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引发官媒、司法机关和法律大咖的集体发声?不是因为它背景有多强大,而是因为这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题材的、寓教于乐的好电影。
《第二十条》已经不单单是一部电影艺术作品,它更是一块生动的法律展板,通过对案件的讲述,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国司法的进步、看到了公检法人员的与时俱进和对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
影片里雷佳音曾对另一位检察官说过这样的话:“你这样的案子,之前都是这么判的。”
经验主义、懒政惯性思维是公检法系统里不可忽视的弊病,或许是为了图省事、或许是为了避免担责,有一部分人员不讲究一事一办,而是遵从所谓的司法惯例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但这样的审判常常让老百姓感到不忿、不甘和不服,最终酿成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剧。
《第二十条》大胆地指出了无脑遵循司法惯例的弊端,坚决地对“我们之前都是这么判的”这种懒政态度说不,督促司法人员绷紧脑中的那根弦,不松懈、不敷衍,把真正的公道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真正对法律感到服气和敬畏。
这才是《第二十条》成为“春节档最强音”的核心所在。
不过《第二十条》能在票房上奋起直追,除了官方的肯定,更大的动力来源于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这部电影可以让观众称它是爆笑喜剧,也可以让自称泪点高的观众猛男落泪。
有人复工后,就迫不及待地向还没看过电影的同事朋友,强势安利《第二十条》。
而随着看过《第二十条》的人越来越多,观众自发组成的自来水大军正变得越来越壮大。这也是影片能够多次实现票房逆跌,成为春节档后劲最大的影片的原因。
现如今的观众,都很讨厌说教,讨厌伟光正,照理说有着严肃内核的普法电影《第二十条》应该是那种让观众望而生畏的电影,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绝处逢生,收获无数好评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电影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拍的,是为老百姓发声的,没有一个人能拒绝一部为自己好的电影。
这部电影最深刻的意义,就是促进了大家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觉醒。
电影里,高叶对着觉得自己走投无路打算跳楼的赵丽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法律不是你想的那样!”
虽然电影里没直说赵丽颖眼中的法律是什么样,但是同为老百姓,其实一切都在不言中。
我们心中的法律,是肃穆的、有距离感的、是约束大于守护的。都说要敬畏法律,但是在普通老百姓心里,对法律是畏远远大于敬。
但是电影告诉我们:法律的权威不在于它能管教人民,而是来源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电影又借雷佳音的口,说:“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每一句都说进了老百姓的心底,把大家对法律真正的期待和需求都说出来了。
看完电影,第一次觉得法律不是手上的枷锁,而是背后的护盾。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教孩子路见不平就要拔刀相助;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面对不公不再是求告无门,而是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天理、正义;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的国家终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第二十条》不是让人看到法、听到法,而是让人真正地亲近法,从中汲取安全感和力量。所以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这部电影赞誉有加。
如果你还没看过影片,真的强烈推荐去看,说真的,下一次出现这种为老百姓说话、寓教于乐的好电影不知道还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