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薪火相传——张家港市总工会:一路向新以新致远

新华红 2025-04-25 15:12:31

百年工运路,奋进新时代。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由张家港市总工会主办的“百年工运·薪火相传”红色情景剧、“光影百年·红色经典”百部电影展、“百年瞬间·劳动之美”百张相片展等系列活动,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里拉开帷幕。活动记录的不仅是“百年初心薪火相传”,还有“工会使命走在前列”。

100年前,张家港地区第一位共产党人孙逊群主笔创办了《星光》报,《星光》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宣传革命思想,维护工人权益。新中国成立后,张家港地区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他们勇立潮头,奋力前行。改革开放后,张家港市总工会(原沙洲县总工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引导职工群众画好改革“最大同心圆”。新时代新征程,他们更是一路向新,以新致远,团结广大职工建设现代化县域先行区“走在前”,引领劳模工匠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追求新生,

从筚路蓝缕到勇立潮头

1925年5月,我国革命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爆发。

同年,孙逊群召集5000多人公祭“五卅”惨案遇难烈士,同时举行罢业、罢工、罢课等活动。1925年9月,孙逊群担任主笔的《星光》报诞生,《星光》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军阀官僚,维护工农权益。1926年,孙逊群参加了由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其间,孙逊群向毛泽东汇报了当地农民生活疾苦以及农民运动的情况,为中共制定开展全国农运工作计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27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孙逊群和其他6位同志在召开工人干部会议时被捕,并被残忍杀害。

“一唱雄鸡天下白”,经历了血雨腥风和筚路蓝缕后,1949年,张家港地区迎来了解放,同年8月,该地区第一家基层工会——振丰布厂工会成立,该工会的成立,对于张家港以及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意义。1978年,县总工会召开工会工作会议,组织参观沙洲七一棉纺厂食堂,听取沙洲农机厂关心职工生活的经验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家港工会(原沙洲县工会)开始走向正常化。1986年12月1日,经上级批准撤销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沙洲县总工会更名为张家港市总工会,地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张家港市总工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为该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张家港市各级工会不断创新思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升工作,寻求创新。2008年,张家港市总工会在全省首创“超级技工电视大赛”,2400多名职工参与,344名选手进入决赛,33名选手成为各行业的“状元”“榜眼”“探花”。另外,工会在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团结稳定职工队伍,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方面,创出了“江南模式”。

一路向新,

打造“张工有爱”品牌效应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进入新时代,张家港市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一切为了职工”这一中心工作,一路向新,以新致远。他们将品牌效应作为创新工作的“硬支撑”与“着落点”,千方百计擦亮“张工有爱”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权益保障体系。

“张工有爱”蓝骑士集体生日

江苏省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三有书屋”

“张工有爱”工作品牌主要包含张工暖心、张工安心、张工怡心、张工悦心四大块,分别是做好困难职工“互助互济”工作;加强工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以及劳资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展职工疗养,大力推广“张广”职工疗休养互换交流模式;加强职工心理服务,发挥市级职工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核心阵地作用。其中“张工暖心”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在“暖心”领域,他们每月发布更新线上就业岗位,会同人社局开展数字经济、家政服务等转业转岗、技能提升培训,研究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再就业转向通道及就业延伸服务。加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培育全总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企业1家、省总赋能创优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单位1家、省总幸福企业1家;而“张工怡心”不仅增强了职工获得感,还扩大了“朋友圈”,完成一线职工、优秀技术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疗休养不少于1万名。持续推动职工普惠服务扩面提质,依托“张家港工会通”云平台,重点开展“我们的节日”区镇普惠月月礼等线上线下普惠活动。进一步强化女职工特殊保护工作,建好用好妈妈驿站、康乃馨服务站等阵地,组织女职工素质大讲堂、女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探索打造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首届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

除了“张工有爱”这块闪亮招牌,他们还打响了“跟着劳模做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共有8支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1300余场次,服务职工群众10万余人次。其中“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300人次劳模工匠走进企业,开展技术帮扶等活动115场次,解决现场技术问题720余个,帮助千余人次职工提升技能创新能力。另外,“沙洲匠星”竞赛品牌也举办得风风火火,涵盖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竞赛体系初步构成,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竞赛近150场、参与职工3.5万余名。如今,张家港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了12万人。软硬件齐全、产城人融合的一体化、长效化产业工人培育体系正在逐步健全。

走向复兴,

让工会组织更新更兴

百年初心薪火相传,工会使命知责履责。

2024年仲夏,苏州大学某礼堂,当张家港富瑞阀门有限公司金加工中心质量科科长张晓顺接过苏州大学本科学历时,激动地称:“希望‘普工英计划’延续下去,继续激励和帮助像我一样的普通职工实现大学梦!”

据悉,张晓顺在职期间获得本科文凭,完全归功于张家港市总工会的“一线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计划,截至2025年春节,该市共有300余名一线职工取得本科或专科学历。他们都是在总工会的“求学圆梦计划”支持下实现了“求学梦”。

全国劳动模范入企宣讲

依托“普工英计划”,张家港市加强阵地建设,打造了“初心·匠心”党建步道、“三有书屋”、“普工英学堂”等实境课堂,打造职工文体中心,建成职工书屋207家。其中“构建大课堂”与“创设大舞台”让工会组织更新更兴。

“构建大课堂”是张家港市总工会近年来工作的一大亮点。主要内容为开设先进课堂,邀请劳模工匠、专家学者,采取情景、案例、互动等方式,举办“劳模精神‘四进’·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活动每年不少于100场次,同步开展“劳模榜样说”主题作品征集,更好增强先进引领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开设沉浸课堂,创新形式内容,策划开展“五一”职工思政情景剧、产业工人“思政文艺课”展演、班前班后十分钟“微课堂”等丰富活动。开设实践课堂,挖掘和利用各类工运红色资源、特色行业企业,将教育资源串点成线,优化思政寻访线路,集中组织“三个精神”进课堂、红色思政研学行等活动。

“工会杯”职工皮划艇桨板挑战赛

“创设大舞台”与“构建大课堂”相辅相成。以“三有”为主题,办好读书汇,持续加强“职工书屋”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好书荐读·心愿书单”活动,创新实施“四季予你”读书接力职工诵读推广计划,指导推出一批广受职工欢迎的特色读书品牌;办好学习汇,深入实施“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计划,面向“4+4”产业链和产改试点企业推出“匠新赋能”科技查新服务项目,搭建职工学习提升平台;办好成长汇,焕新升级“有梦工开课”,统筹设立片区小课堂、企业小课堂,实现送课到一线,每年惠及职工超1万人次;精心组织“工会杯”系列职工体育赛事,推动职工艺术团、梁丰书社等社团大力开展文艺作品创排,深度参与工会系统新年音乐会、文艺轻骑兵进企业等展演活动。

“有梦工开课”职工才艺小课堂

在实施张工赋能行动上,他们开展苏州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和基层工会“联手兴家”“结对共建”超过了50家;另外还将探索开展新业态领域职代会试点工作,积极落实代表委员述职制度,征集一批优秀职工代表提案和工会代表、委员优秀提案。

在权益保障上,他们立足维护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做好困难帮扶。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做优关爱服务。建强用活“线上+线下”服务阵地,创新“五建五管”工会驿站建设工作法,全市累计新建和改建工会驿站117家,其中新建24小时工会驿站5家、智能化工会驿站41家,4家获评全国最美工会驿站,17家获评省、苏州最美工会驿站,相关工作经验获省总工会领导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交流。

百年工运、百年守望;百年荣光、百年相承。张家港市总工会将以信仰为舟,奋斗为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时代的工运事业中,敢当弄潮儿,奋力挑大梁!

徐心杰 包蕾 潘瑞凯钟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