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心学:不要去操心你的能力,而是要操心你的能量

映寒说历史 2023-09-30 19:54:00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能量的问题。

因此,你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去操心你的能力,而是要操心你的能量。

从曾国藩在仕途的发展情况来看,他刚刚进入官场时,是一个没有能量的人,正是如此,让他的人际关系很不好,不仅常常和同乡产生矛盾,就是他的同僚们,也不愿意和他交往。

曾国藩的人际关系到底有多糟糕呢?从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

在翰林院工作的时候,曾国藩虽然学识出众的,但由于没有银子维系关系,加上长相也不出众,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尤其是曾国藩的顶头上司,对曾国藩更是十分苛刻,处处为难他。

官场上的人,大多比较势利,大家见上司不喜欢曾国藩,也都故意和他疏远。有一次,曾国藩去参加一个同事的宴席,竟然没有一个同事愿意和他同桌吃饭,这让曾国藩十分尴尬。

不过,曾国藩并没有为此感到自卑,而是受阳明心学启发,决定做一个能量满满的人。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工作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读“四书五经”上,以应对考试,加上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没有太多的银子购买书籍,因此,能读到的书并不多。

到了翰林院后,曾国藩的眼界得以打开。

翰林院是天下文人荟萃的地方,也是天下藏书最多的地方,曾国藩在这里,接触到了很多对自己有用的思想。其中,阳明心学备受曾国藩喜欢。

在无法改变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后,曾国藩把焦点放在了自己身上,那就是去提升自己的能量。

能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当你的内心被能量充斥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能量,自然会感染到他人。

为此,曾国藩也仿效王阳明,决定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

有了理想后,曾国藩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和周围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国藩变得好学、谦逊起来,并得到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赏识。

在参加会试的时候,穆彰阿是主考官。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学子们都要认主考官为老师,因此,有一层师生关系。

由于有师生之名,并没有师生之实,很多人把这层师生关系看得并不重。曾国藩却不一样,他恪守尊师之道,常常去为穆彰阿请安,请教为官之道。

穆彰阿见曾国藩如此好学,对他格外器重,并对他进行特别培养,让曾国藩不断获得升迁。

随着曾国藩的地位不断提升,他的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好转,以前不喜欢他的人,也开始讨好他。对此,曾国藩依旧保持谦虚的态度,对任何人都很尊重。

二是能量能吸引同频的人。

能力不会吸引人,但能量可以吸引人。这也是我们不必操心能量,而必须操心能量的原因。

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的时候,他在毫无军事经验的情况下,竟然要创建一支能与太平军抗衡的军队。这样的想法,在当时,除了他,根本没有人敢去想。

清朝入关后,在军队的管理上,非常严格,不仅不准汉人染指军事,更不准汉人带兵,曾国藩却想建立一支军队,弄不好,这是一件诛灭九族的事情。

但是,曾国藩的能量,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如郭嵩焘、左宗棠、罗泽南等大批豪杰的关注,并加入了湘军队伍中。

曾国藩的这种能量,就来自他的理想,他有了“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就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了,对他来说,在清朝军队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下,要想消灭太平军,就必须建立一支新的军队。消灭太平军,就是对朝廷最大的忠诚。

正是因为曾国藩的能量爆棚,才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都愿意跟随他,建功立业。

曾国藩运用能量的方法,在《曾国藩心学》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0 阅读:112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