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能在腐朽的大清朝,独树一帜,在毫无背景和后台的情况下,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上,绝不是偶然。
这和曾国藩的修炼方法有极大关系,那就是先让自己变得优秀。当你拥有不屈服的精神时,才有不屈服的力量。
精神来源于信仰,有了信仰,一切都能实现。
一、曾国藩的信仰。曾国藩深谙理学思想,但他真正的信仰,却是阳明心学。
这一点,我们从他立志的方法中就能看出。曾国藩30岁正式进入翰林院工作,也曾经一度迷茫,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为官?
真正的改变,是曾国藩接触到阳明心学后。曾国藩受阳明心学影响,也立志做一个圣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圣人呢?那就是要做到“立功立德立言”。

曾国藩把阳明心学当成自己的信仰,开始效仿王阳明的心学实战方法,不断磨练自己的为官、为学,以及办事能力。
曾国藩的天资虽然不是太聪明,但他有了信仰后,意志力变得异常坚定,每天要读什么书,要写什么文章等等,他都会详细进行规划。
曾国藩的努力,有了回报,他的学识很快就与同僚们拉开距离,在他33岁首次获得升迁时,就连升四级,从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的位置上,被升授为翰林院从五品侍讲,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名中层干部。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二、曾国藩的力量。有了信仰,就有了力量。
曾国藩能在腐败不堪的晚清时期,成长为一代名臣,与他身上蕴藏的巨大力量有关。
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无论是曾国藩在创建湘军初期,还是在靖港失败、九江失败等战役中,以及面对朝廷的压制和同僚们的排挤,曾国藩都能抗住压力,让自己化险为夷,这都是力量的作用。

比如曾国藩在创建湘军初期,在长沙受到同僚的排挤,不得不移师到衡阳练兵,但即使如此,曾国藩也未能摆脱朝廷的压制。
在衡阳练兵期间,前线的战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平军不断北上,先是湖北告急,随后又是安徽告急。
咸丰皇帝在无兵可派的情况下,命令曾国藩带领湘军出征。
此时的曾国藩,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
一是军队还未练好,而且,装备尤其是武器都还没有运到,如果把湘军硬拉到战场上,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有去无回,全军覆没,而自己要么断送前程,那么和战士们一样,战死沙场;
二是曾国藩作为大清王朝的一名官员,服从皇帝的命令,是他必须遵守的原则。违抗圣旨,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在封建社会,没有几个人敢于违抗圣旨的。
曾国藩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他先后4次拒绝咸丰皇帝的命令,拒绝出兵。这样的勇气,如果他是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怎敢变得如此强势呢?曾国藩对大清律例倒背如流,他自然知道抗旨的风险。

曾国藩有力量的背后,就是他的心学修为,他在拒绝咸丰皇帝的过程中,同时也让朝廷看到了他的忠诚。
曾国藩的真诚,让咸丰皇帝也深受感动,不仅没有责怪和处罚他,还让他安心练兵。
曾国藩这种修炼方法,值得我们了解和借鉴,在《曾国藩心学》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读一读,说不定会给带来不一样的启发,让你的人生重放光芒。
本专栏重点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