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红海对抗胡塞武装中节节败退,多架价值千万美元的无人机被击落。4月18日,美国国务院无端指责中国长光卫星为胡塞提供情报支持。
长光卫星迅速否认,称美方指责纯属无中生有。多国外交部对此持谨慎态度,国际社会对美方毫无根据的指控并不认可。
美国为何急于将军事失败甩锅中国?这种指责背后隐藏了什么战略意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
撒谎成本几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4月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中国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为胡塞武装的袭击提供了卫星情报支持。这个指责一出,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立刻引发各方关注。
然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指责简直是天方夜谭。长光卫星是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拥有"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系统,主要服务于国土安全、地理测绘等民用领域。从技术角度看,卫星情报并非像美国描述的那样简单,仅靠一张卫星图像就能精准打击移动的航母,这完全是技术幻想。

要实现实时的卫星定位情报支持,首先需要调集多颗卫星同时监控同一区域,这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其次,接收方需要配备复杂的数据处理系统,将卫星图像转化为有效的打击坐标。胡塞武装作为一个地区性武装组织,根本不具备这种高端数据处理能力。
多国外交部对美国的指责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态度,要求美方提供实质性证据而非猜测。就连美国的盟友也对此保持沉默,不愿跟进这一毫无依据的指控。联合国安理会至今没有就此议题进行专门讨论,足见国际社会对美方指控的不以为然。

长光卫星在回应中指出,与胡塞武装"不存在任何业务往来",美方的指责是"无中生有、恶意诋毁"。从商业角度看,一家正常运营的企业,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去支持一个地区武装组织,这样的商业逻辑实在难以成立。
美国的这些指责,就像是一座建在沙滩上的纸牌屋,经不起任何事实和逻辑的检验。那么,为什么美国还要执着于编织这样一个荒谬的故事呢?答案或许要从美国在红海地区的尴尬困境说起。美军在红海的表现,简直就像是一头陷入泥潭的困兽,不断挣扎却难以自拔。

美国在红海的处境,堪称是一场现代版滑铁卢。胡塞武装近期的战果令人咋舌 —— 4月19日,他们在短短24小时内连续击落两架美军MQ-9无人机,每架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
这些天价"飞行器"被打得像纸飞机一样,让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脸上挂不住。美国原本派出"杜鲁门"号、"卡尔·文森"号等航母打击群前往红海,想用绝对的军事优势震慑胡塞武装。

谁知这些海上"巨无霸"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面前,竟然显得如此脆弱不堪。那些动辄上百万美元的拦截导弹,追着成本只有几万美元的简易无人机满天飞,这笔军事账算下来,美国简直亏到姥姥家了。
五角大楼也不是没有尝试打破困局。他们出动了B-2隐形轰炸机,使用精确制导的钻地弹,发动针对胡塞武装的空袭行动。美军甚至自信满满地宣布"摧毁了"胡塞控制的伊萨角港,但实际效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胡塞武装的关键设施几乎毫发无损,反而是平民区遭受了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

胡塞武装采用的导弹游击战、火力游击战等灵活战术,让美军陷入两难。美军那些设计用来应对常规对手的先进武器系统,面对这种非对称作战方式显得捉襟见肘。每天耗费数百万美元的军费,却连一个地区性武装组织都搞不定,这让美国的"超级大国"形象蒙上了一层尴尬的阴影。
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坦言,打击胡塞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无疑是对当前军事行动功效不彰的委婉承认。美国现在骑虎难下,如果撤军,意味着向胡塞武装示弱;继续留在那里,又要面对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声誉消耗。

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中,美国急需一个替罪羊来为自己的军事失败开脱。而中国,作为美国眼中的战略竞争对手,自然成了最理想的甩锅对象。这种"甩锅外交"背后,其实是美国长期以来在外交和舆论上的惯用伎俩,只不过这次的表演显得格外拙劣。
甩锅术的老把戏美国这种指责中国的行为并非孤例,而是其长期策略的一部分。翻开历史,这本"甩锅秘籍"早已被美国翻烂,从阿富汗到伊拉克,每当军事行动陷入泥潭,总会有一个"幕后黑手"被美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

如今,美国的如意算盘再次敲响。通过将胡塞武装的成功击落MQ-9无人机归咎于中国的卫星支持,美国试图一箭三雕:首先,为自己在红海的军事挫败找到台阶下;其次,转移国内对这场代价高昂却收效甚微的军事行动的质疑声浪;最后,借机打压中国在商业卫星领域的快速发展。
美国情报机构在公开指控时的措辞也颇具话术技巧,常用"高度可能"、"有理由相信"等模糊表述,既避免了提供确凿证据的责任,又能在舆论上制造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这种"模糊指控"在美国的情报史上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模板,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闹剧就是最好的例证。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对外指责问题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舆论-军事-外交"联动机制。首先由媒体炒作某个"威胁",然后军方以此为由增加预算或调整部署,最后外交部门出面向全世界兜售这一"威胁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向胡塞提供情报支持,一边却堂而皇之地向台湾地区提供先进军售和卫星情报。2024年初,美国又批准了一笔价值约5亿美元的军售案,向台湾提供军事装备和技术服务。这种双重标准简直刺眼:为什么美国可以向台湾提供军事支持,却不允许他国与也门有任何联系?

2023年9月,美国曾向中方递交一份所谓"参与非法交易"公司的名单,怀疑这些公司为胡塞武装输送导弹部件。理由竟然是其他国家的商船屡屡遭袭,而中国商船却安然无恙。这种欲加之罪的逻辑,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美国在中东制造混乱,又将责任推给他国的做法,正在让国际社会看清其真实面目。这种甩锅策略可能在短期内转移一些注意力,但长期来看,只会进一步侵蚀美国在全球的道德权威和公信力,并为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向埋下更多变数。

在这场围绕胡塞武装的国际角力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胡塞武装封锁红海主要针对美西方商船,而中国商船却基本未受影响。这并非偶然,而是全球力量格局微妙变化的晴雨表。
胡塞武装虽然只是一个地区性武装组织,却在红海这个全球贸易咽喉要道成功挑战了美国的霸权。

美国航母在该区域被迫保持安全距离,不敢贸然靠近,这种局面在以往美国主导的海洋秩序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国际海运公司不得不绕道好望角,导致运输成本和时间大幅增加,全球贸易格局因此受到了显著冲击。
国际社会对美国指责中国的反应也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美西方媒体倾向于附和美国的说法,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保持了审慎的态度。这种分裂反映了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新型国际秩序——单极世界正在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中国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定力与智慧。一方面,中国坚持防御性外交方针,不卷入地区冲突;另一方面,中国与也门合法政府保持着良好关系,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支持也门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这种建设性态度与美国动辄采取军事手段、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试图拉中国介入红海冲突,促使中国对胡塞武装施加压力,这一做法注定难以奏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中方一直在为缓和红海局势紧张发挥积极作用。谁在劝和促谈、缓和局势,谁又在制裁施压、加剧紧张,国际社会一目了然。

未来,随着全球力量的进一步分化,美国这种"甩锅外交"的效用将会持续下降。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传统的盟友体系也将面临更大挑战。国际社会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多元的舆论环境,美国不再能够轻易主导全球话语权。
在这个新时代,那些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国际关系理念将会获得更多认同。美国若想在国际舞台上重获尊重,必须放弃冷战思维,停止动辄甩锅他国的行为,真正关注如何建设性地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美国指责中国为胡塞武装提供卫星情报,完全是一场毫无根据的闹剧,反映了美国在面对军事失败时的焦虑与不安。
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大国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而非无端指责与甩锅。
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甩锅外交",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建立更公正的全球舆论机制?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