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山鹰户外俱乐部
放松心情,回归自然。AA、平等、友爱、互助。爬山、徒步、野营。 群号:71580872。加密:微信。
服务号
缘起:为何选择半脊峰?“人生总要有一次雪山之约。”这个念头在我心里盘旋了许久。作为登山小白,既向往雪山的壮丽,又对高海拔的未知心怀忐忑。翻阅无数攻略后,“半脊峰”这个名字反复出现——它被誉为“人生第一座技术型雪山”,海拔5430米,入门友好、接近性极佳,还有专业向导护航。于是,我决定将雪山初体验交给这座川西秘境。

出发前一周,我反复检查装备清单:冲锋衣、羽绒服、冰爪、登山杖……每一件都承载着对未知的敬畏。川藏队的行前培训让我安心不少:教练详细讲解了冰镐使用、滑坠制动技巧,甚至模拟了高反时的应对措施。朋友笑我“小题大做”,但我知道,雪山的威严不容轻视。
启程:从成都到毕棚沟的秘境之旅Day 0:成都集结在成都青旅与队友汇合,20人的队伍来自天南海北。行前会上,领队老张用一句“登山不是征服,而是与自然对话”点燃了大家的热情。签署《高风险活动声明》时,手微微发抖,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
Day 1:驶向大本营清晨从成都出发,4小时车程穿越蜿蜒山路,毕棚沟的秋色像打翻的调色盘:金黄落叶松、湛蓝冰川湖、远处雪峰若隐若现。抵达海拔3570米的大本营时,阳光正好,向导递来一杯热姜茶:“慢慢走,别急,适应海拔才是第一天的主线任务。”

Day 2:大本营→一号营地(4400米)5小时徒步,碎石坡与草甸交替。负重攀登时,呼吸逐渐急促,但脚步却随着风景轻盈起来——原始森林披着薄雾,牦牛群在远处悠然啃草。一号营地的帐篷像散落的蘑菇,夕阳将邛崃山脉染成金色,我裹着羽绒服哆嗦着按下快门,心里却暖得像烧了一团火。
Day 3:技术培训日“冰爪要卡紧!”“滑坠时用冰镐制动!”在教练的吼声中,我们像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冰雪坡上反复练习。午后一场突降的冰雹打得帐篷噼啪作响,队友们挤在一起分享巧克力,笑声冲淡了高反的头痛。
Day 4:冲顶!5430米的曙光凌晨3点,头灯的光束划破黑暗。踏着前人的脚印,冰爪咬进雪层的“咯吱”声格外清晰。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得仿佛能被攥出水,走十步就得喘一分钟。晨光初现时,幺妹峰的轮廓在云海中浮现,向导一把将我拉上最后一块岩石:“到了!这就是你的第一座雪山。”

5天行程,减重3斤,手机相册多了256张照片,心里却卸下了许多执念。半脊峰没有想象中的“虐”,却比预期中更震撼——它用温柔的坡度包容新手,也用瞬息万变的天气提醒人类渺小。下山时,我问向导:“明年能挑战6000米吗?”他笑着指了指我磨破的登山裤:“先回去练深蹲吧!”


攻略彩蛋
最佳季节:4-5月雪况稳定,10月秋景绝美。 小白建议:选“标准版”行程,海拔适应更从容;速攀版适合“卷王”。 高反妙招:葡萄糖粉兑水喝,比红景天管用!半脊峰不是终点,而是一把打开雪山世界的钥匙。正如营地石碑上所刻:“山不向你走来,你便向山走去。



作者:蜀中野人
编辑:蜀中野人
图片:半脊峰登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