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解节目,全国各地的地方电视台基本都有,如《1818黄金眼》《新老娘舅》等,因为内容朴实,题材接地气,靠近观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常常是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率扛把子。
当然,收视率火爆的另一大原因,是这种节目常常会出现一些奇葩的案件,或令人愤怒,或令人啼笑皆非。
余先生
2021年7月,一桩怪事,通过河南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节目一时吸引了不知多少人的关注。
河南南阳的余先生,外出工作四个月,新买的从没入住过的婚房,警察竟在里面搜出了八男一女九个“住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好好的婚房成家立业,一个从古至今都没怎么变过的传统观念。
余先生的家庭也不例外,他本人虽然不是很热衷买房结婚,因为忙于工作也确实没有感情生活,余先生的父母深谙未雨绸缪的道理,在南阳市市区提前为儿子全款买下了一套婚房。
余先生
这套新房价值约107万,又投入了三十余万进行精装修,于2020年十月才正式完工交付,在疫情末期用工成本那么高时候都要动工,可见余先生的父母对此有多么的重视,对儿子的婚事是有多急。
当时看过房后余先生也很满意,毕竟自己的婚事虽然还早,但是能有这么一套漂亮的房子,谁看了会不开心。
不过,因为确实还没有结婚的计划,加上工作需要,余先生在当时并没有入住,而是带着父母一起去了广州,方便自己忙事业的同时也能照顾一下老人。
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天,他竟收到了一个奇怪的消息。
2021年5月22日晚,正在休息的余先生突然接到了堂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非常急促。
余先生家
堂哥说看到他家里大晚上的灯火通明,而且有不少人影晃来晃去,询问邻居,他们说还能听到些吵人的音乐声,问他是不是请人聚会了。余先生大感震惊,自己人还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怎么可能在家里开派对?
余先生反复询问堂哥有没看错了,到底是不是他家,堂哥一张照片发过去,上面明明白白是他的婚房,那为了养猫特制的阳台封窗不可能有误,余先生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出于稳妥考虑,余先生还是先询问了一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他们有请什么人上门做维护或是清扫什么的,但得到的统统都是否定的回答,父母表示交房以后就再也没管过房子。
余先生
余先生意识到问题大了,他让堂哥赶紧报警,说家里有人闯空门。警方火速赶到现场,余先生的堂哥也跟着一同前去查看。
一开门,好家伙,三四个小伙抄着自来水管堵在门口,还对着他们咋咋呼呼放狠话,看清来的是警察后,立马丢下家伙朝屋子里跑,里面吵吵闹闹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
走进去一看,地板都已经被烟头烫坏了,整个房间脏得看不出是新房,地上遍布着吃剩的外卖和各种垃圾,甚至有一大摞都已经发霉的泡面碗,散发着令苍蝇闻了都敬而远之的怪味。
随后警察从屋内陆续抓出了8男1女,全都是未成年人,人数之多和情况之怪让警察们都懵了。
警方抓住闯入者
依据往常的经验,多名青年封闭式混居一处,很大概率是聚众吸毒或是传销,可能还涉及一些团伙犯罪甚至是洗钱。
警方当即十分紧张地将这些初高中生全部逮捕,拉回警局展开了调查,通过堂哥的手机摄像头全程围观了抓捕过程,以及自己新房被糟蹋的模样,余先生当时就怒火攻心,火急火燎地订上了最快的机票往家赶。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四个多月的集体交流活动中心警方那边审出来的结果很无语,这些少男少女与什么贩毒吸毒金融犯罪一概无关,他们只是把余先生的新房当作了吃住起居的集体宿舍。
屋内乱象
当然即便是把别人家当成自己家住,也是很恶劣的行为,况且他们在这里肆无忌惮地乱扔垃圾,还破坏了不少家具。
赶回家的余先生向小区物业调取了监控,看了没一会差点心肌梗塞,何止是这八男一女住在他家里啊。
监控显示,4个月以来,有一大群人出入过自己的婚房,勾肩搭背,三五成群,有男有女,呼朋引伴,或只是稍微坐坐,或是连日留宿,细数一下有近三十张不同面孔,无一例外都是些还在读初高中的未成年,没有一个是余先生认识的人。
家具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沙发和床都不能用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面同时躺过跳过,床底下、地板上,落着大堆的废纸和用过的避孕套。
屋内乱象
在面对记者时,余先生一度气得语无伦次,说想都不敢想到底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婚房里做了多少肮脏的事情。
而且他还记得那天通过手机看到这群小青年拿着的自来水管,如果自己和父母毫无防备地来到新房,会发生些什么呢?他想都不敢想。
愤怒之余,余先生打定主意,一定要追查到底,他开始积极与警方交涉,力求从速从快地查清真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这群未成年人中为首的两个,竟还在做笔录时狡辩,声称他们是拿钥匙正正当当开门进房的,又没有溜门撬锁,也没有偷窃财物,根本不能算非法入侵他人宅邸,责任全在没有保管好钥匙的余先生身上。
屋内乱象
警方对余先生的婚房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调查,是否有失窃一些东西暂且不提,确实如他们所言,门窗都没有撬锁痕迹,监控录像也可以佐证,从一月份第一次有人开门进入到最后被警方发现为止,他们都是用钥匙开门进屋的。
那问题就集中在钥匙上了,这群人中没有一个是和余先生有过交集的,而余先生一家的钥匙经过确认全都好好地留在身上,没有遗落没有失窃,他们的钥匙又是从哪来的呢?
顺着这个思路,警方通过这群未成年人身上搜出来的钥匙,逆向追查到附近社区配钥匙的锁匠,进而追溯到了最初配钥匙的母本,通过当时店内的监控得以确认,那正是婚房交付时,交到余先生手上那串门钥匙的其中之一。
擅自闯入的几人
家贼难防日防夜防,什么难防?
这下,余先生恍然大悟了。
当时交付到房主手里的钥匙一共是五把,他和父母各一把,一把备用的一直藏在家里的衣柜底下,那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就只剩下一把钥匙了。
临走前,为了防止一些尴尬的情况,例如在外面丢了钥匙进不去,或是楼上的邻居有什么东西掉进阳台,再或者水管什么的坏了不方便进去修,余先生考虑再三,将一把钥匙留在了自己的二姑手上,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保管。
毫无疑问,问题就是出在这把钥匙上,难道是自己的二姑把自己的房子擅自租出去了?
小张接受警方问询
余先生先按捺住了怒火,前去找自己的二姑询问情况,二姑却拿出了她一直放在钱包里的钥匙,表示自己从没管过那边的房子,去都没去过,更别提把钥匙交给别人配了。
对于余先生的怒火,她觉得莫名其妙,但是隔天警察的到访,让她想起来,能接触到这把钥匙的可不只有她自己。
警方通过复原监控视频,找到了真正的始作俑者,正是二姑的儿子,余先生的表弟——小张。
小张今年16岁,非常地叛逆,平日里学习很一般,在学校也时常逃课,喜欢与一帮早早辍学的社会闲人混在一起。
当然了,小张这样的态度会招致家中的严厉管教,平日里他的父母严格控制他的零花钱,小张为此还偷过家里不少钱。
孩子偷拿母亲的钱
据他自己供述,在余先生前往广州之后没多久的一天,他如往常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跟街面上认识的狐朋狗友厮混在一起,吃过饭后,几人商量着去找乐子,苦于兜里没钱,什么酒吧游戏厅黑网吧,他都只能找借口搪塞。
拖了一会,其他人都不满小张事情多,有人直接开口嘲讽他不会搞钱就不要出来晃了,他血气上涌,却也没什么办法,只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
当晚他和以前一样,偷偷趁母亲睡着后,摸出卧室门,想从母亲包里翻点钱出来花,但是毕竟都已经2021年了,移动支付盛行的这些年,大部分人身上都不会留多少现金。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钱包,小张只发现了几张五块十块的零钱,那是买菜买水果遇到手机没电的情况临时应急用的,一共也没多少,而且拿了就很容易被发现。
一无所获的小张最终在夹层里发现了那把钥匙,想到是自己堂哥的新房,顿时他那不怎么灵光的脑子里就有了个奇葩的主意。
那两天趁着周末,他把自己的朋友全都带去那个小区,向他们炫耀自己偷偷买彩票赢了大钱,刚买了新房要给他们见识见识。
随后就有了小区监控视频里最初的那一幕。
当晚小张带了七个狐朋狗友,其中有两个女生,一起进入了余先生的新房,还拉了一箱啤酒进去,一边喝一边打游戏,吵吵闹闹到了凌晨三点才结束,一群人直接七倒八歪地在里面过了夜。
余先生二姑
小张说那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人带进余先生的婚房,小区的监控倒也能佐证他没说谎,后来的四个月里,他也没有再去过。
想来是当时有人趁小张不注意,偷偷拿了钥匙出去配了备用的,才有了后来那么多事。
说话的时候,小张还挺委屈的,觉得错不在自己,看得余先生是气不打一出来,但是又不能和一个未成年孩子动真格的,只能再回头和自己的二姑交涉,要求赔偿自己的损失。
但二姑的态度一样很差,骂余先生吃饱了撑的,孩子道个歉不就得了,自家人的事情至于算那么清楚吗?
至于吗?哪怕从我们这些看客的角度来看这都相当至于!一天没住的婚房,被人糟蹋成那样,谁能忍得了呢?
网络热议
余先生自然不可能就那么算了,因此他选择诉诸法律,同时还向电视台求助,想依靠舆论的力量来支持他维权,这才有了当时《小莉帮忙》播出的那一期节目。
在那之后,余先生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一些求助信息,呼吁更多的网友把事情扩散开来,不能让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并不完美的结局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至少余先生的二姑很快就在采访的镜头前一改之前的蛮横,郑重地表达了歉意,并承诺会进行补偿。
警方那边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因为被抓到的九名男女均为未成年人,监控录像不清晰,导致想要抓捕更多闯入余先生家的人非常困难,经过近半个月的工作,最终只能确定12个人。
余先生
其中只有一名成年人,因为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限制,最终也只有这一个人被依法拘留,其余一干人等,包括小张在内全都只是教育批评而已,愿意赔偿一定损失的仅有七个家长,其数额都不足以补偿余先生换家具的费用。
结果一出,广大网友纷纷为余先生抱不平,任谁遇到这种事情都很难接受,况且处罚结果还那么轻。
未成年人凭借年龄优势肆无忌惮,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司法实践上的漏洞,这些年来,群众也不是第一次反感这种情况了。
法律上的问题尚且还能指望修正法条慢慢改善,毕竟刑责年龄也在慢慢降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管控也在慢慢加大力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老一辈人在观念上对“孩子”的放纵可就没那么容易纠正了,“还是个孩子,算了吧……”这样的言论在今天,在现实中,依然屡见不鲜。
未成年人的行为受到年龄和心智的影响,往往缺乏理性,这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必须同样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对特殊人群的让步不应当被滥用。
家庭是未成年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抓手,家庭教育当以树立三观为主,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规范,姑息与纵容,只会将孩子与全家带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