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熊细娇报道: 蓝天如洗,清江如玉,汀上鸟儿翔集,水面波光粼粼,不时泛起的银白色浪花间,三五成群的江豚竞相翻滚、逐浪觅食……这是记者12月上旬在南昌扬子洲江豚湾看到的一幕。
碧水凭“豚”跃的生态画卷,背后是江西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可喜成果。随着水质向好和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江豚时隔40余年重返南昌主城区赣江江段,一曲生态文明进行曲在赣鄱大地奏响。
水好豚先知 江豚定居英雄城
随着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并跌破8米极枯线,12月7日,江西启动枯水期长江江豚保护红色预警。次日,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于南昌市扬子洲江豚湾启动今年第三次江豚监测考察。
“快看,是江豚!”随着考察船驶入江心,考察队成员、南昌市农科院高级工程师雷小青就一直密切关注着江面动静。很快,一尾小江豚吸引了雷小青的视线,圆圆的黑色脑袋冒出水面,不时一跃而出,拍起阵阵水花,着实是憨态可掬。
整个上午,仅肉眼监测,雷小青就看到近10尾江豚,而通过考察队携带的水下声学监测设备“听豚”,江豚湾一带聚集江豚约十余尾。记者注意到,这些江豚或独自觅食,或三两成群,最多的一次,是在返程途中出现的4-5尾江豚,它们在赣江中逐浪腾空,此起彼伏,上演了一幕江豚戏水的精彩画面。
事实上,江豚湾紧邻扬子洲渔业村,在2020年前,这里已有数十年不见江豚踪迹。2020年初,江西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禁捕退捕政策落地,赣江及抚河流域全面实施禁捕退捕。同年8月,“微笑天使”江豚时隔40余年重现江豚湾。让人惊喜的是,至2023年,此处显然已成为江豚的“常驻点”。
“经常能看到江豚。”采访中,一位村民说。而据当地观测,江豚数量逐年增多,“拖家带口”场景频现,数量最多时达30余头,系有记录以来之最。
“有一群江豚定居在这里。”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饶榕城也表示,扬子洲江豚监测考察的目的之一,便是探究江豚定居江豚湾的原因。此外,考察还伴随着水质监测等项目。饶榕城介绍称,根据以往的监测结果,赣江江豚湾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不止是江豚湾。来自省生态环境厅的最新数据显示,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五年、赣江干流连续两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生态质量指数75.05,继续成为生态环境优等生。
作为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频频现身江西的江豚成为该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最佳代言人”。2022年,江西监测到长江江豚638头次,创历史新高。
江畅生灵乐 濒危鱼类再现踪
“十年禁渔”初见成效。一江碧水引“豚”来的同时,江西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也日渐恢复。随着水更清、江更畅、食物更丰美,“消失的它们”重现于清江碧水间。
2022年4月,九江市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在鄱阳湖濂溪区姑塘水域进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时,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中华鲟,体长95cm,体重3200g。
同年5日,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长江湖口水域科研监测时,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生物胭脂鱼,全长87cm,体长70cm,体重6750g,是长江江西段监测到的最大规格胭脂鱼。据悉,胭脂鱼主要生长于长江水系,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
鳤鱼被称为长江流域的神秘物种,属于河湖洄游鱼类,曾经在鄱阳湖分布较多。然而,由于水质、过度捕捞、工程建设等原因,鳤资源严重衰退,种群极度濒危,鄱阳湖曾10年不见“鳤”踪。
2021年,一尾身长23厘米、重47.4克的鳤鱼在鄱阳湖都昌松门山水域现身,填补了该鱼的样本空白。此后的2022年、2023年,均有鳤鱼被发现。今年4月16日,江西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发现的鳤鱼苗数量多达22条,有力证明了长江江西段鳤鱼资源的逐渐恢复。
2022年,江西共监测到珍稀濒危鱼类9种,除中华鲟、胭脂鱼、鳤鱼外,还包括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吻鮠、月鳢、斑鳢和子陵吻虾虎鱼,易危鱼类细体拟和白缘䱀。
从“绝迹”,到“稀客”,再到“常客”,珍稀濒危鱼类的回归之路,不仅持续增加着江西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更见证着江西生态环境的持续向优。
鱼翔江水清 增殖放流助生态
11月28日,在长江江西瑞昌段狗头矶水域,瑞昌市开展涉鱼工程生态修复及生态保护资金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活动现场,1700余尾四大家鱼成熟亲本被投放至长江,用于生态补偿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深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江西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本次增殖放流的草青鲢鳙四大家鱼成熟亲本,个体重达8至15公斤,预计从2024年开始,每年可在长江水域自然繁育数以亿计鱼苗,持续发挥修复长江鱼类资源的生态效益作用。
同一日,随着新余市招投标中心184.8万元的增殖放流任务花落江西天农康泰养殖有限公司,该市在全省率先设立增殖放流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仙女湖渔业公司总经理万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增殖放流生态修复新模式的推进,多品种、大数量的鱼类增殖放流能更好地改善仙女湖水生态环境。”
无独有偶,11月下旬,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在抚河水域胡华大桥下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品种为四大家鱼及黄颡鱼鱼苗,规格为5厘米及以上,共放流鱼苗594.71万尾。
随着一尾尾鱼苗争相入江,与“禁渔”相辅相成的“放流”,成为修复天然水域渔业种群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金石之策”。
记者获悉,近年来,增殖放流活动在江西实现了常态化,更成为保护长江江豚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江西每年放流各类鱼苗2亿尾以上。伴随着这些“移民”入驻,江西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刀鱼发现率呈几何倍数增长,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
最美路,是归途。江豚带笑逐浪返,一路上青山绿水长风浩荡,一路上生灵欢歌响遏行云。看不尽的好风光背后,是赣鄱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物多样性与日俱进!
编辑:章峰 审核:黄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