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大寨的那套东西过时了?陈永贵老书记不在了,我还在!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0-19 11:24:53

1952年,陈永贵肩负起昔阳县大寨村支部书记的重任,在这个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村落里,他率领村民们踏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他们肩挑扁担,从山脚下一筐筐地搬运土壤至山顶,开垦出一片片肥沃的农田,从而显著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

陈永贵的杰出贡献赢得了高度评价,毛泽东主席更是向全国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大寨和陈永贵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学习典范。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动后,他选择了辞去副总理的职务,转而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继续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他在北京安详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骨灰被安放回了他深爱的大寨。

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十年之后,陈永贵的名字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即便是今天,知晓他事迹的人也已寥寥无几。不久前,还有几位朋友向我打听陈永贵是谁,其中竟然还有一位是70后。这不禁让人感慨,陈永贵,这位红极一时的农村干部,如今已被大多数人遗忘。在那个传媒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没有电视和互联网,能让一个名字传遍千家万户,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背后必然付出了巨大的宣传努力。

而且,以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陈永贵的名字或许显得有些“土气”,他的外貌也并不出众,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手指因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而变得僵硬,甚至无法轻松地夹住一支香烟

回溯上个世纪60年代,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步步走进了中南海,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在地里劳动,不领取国家工资……他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1963年,大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七灾八难”,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再加上之前的干旱和春播时的涝灾,大寨被摧残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然而,大寨人民凭借着自力更生的精神,用打满补丁的双肩和长满老茧的双手,重建家园,发展生产。在那灾难深重的一年里,大寨的粮食亩产量竟然达到了704斤,总产量更是高达56万斤。他们不仅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救济,反而还向国家上交了24万斤商品粮。到了年底,大寨人实现了“三不要三不少”的目标,社员们告别了土窑洞,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石窑新房。

大寨新农村建设的亲历者们深情回忆道:1963年,大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这些被誉为“铁姑娘”的年轻人,当时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也不过17岁。我那年刚好14岁,初中毕业后便回到了村里,开始了我的劳动生涯。那一年,洪水肆虐,我们白天忙于治坡,夜晚则忙于治窝。

我们趁着月色,早早地将粪便从村里担到地里,等待着老年人的到来。当老年人开始劳动时,粪便已经均匀地撒在了田间。那时的我们,虽然身体疲惫,但心中充满了歌声,年轻的力量让我们忘却了劳累。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不得不吃着冻成冰碴的饭菜,这就是“一天两担饭”的日子。

那时,我们肩上担着笸篮,手中拿着铁锹,怀里揣着“老三篇”,背上还扛着枪。在地里劳动时,我们也不忘练习枪法,休息时更是抓紧时间训练。那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我们穿着大口子的鞋,没有袜子,脚后跟都露了出来。如今,虽然那段日子已经过去,但身体却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当时,尽管有老陈的照顾,但到了秋收时节,大家都争着多担一些,生怕被人说闲话。那种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如今看来或许有些幼稚,但当时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那时的我们,绝不敢偷懒,因为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好评,想要拿到7分的高分,就必须付出7分的努力。

从这些大寨建设者的口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他们的叙述,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历史的变迁,以及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卷入时代与历史的洪流之中。这样的经历,恰好契合了当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大寨人战胜天灾的壮举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山西全省迅速掀起了学习大寨的热潮。陈永贵在省农业劳模大会上分享了大寨的经验,他不仅讲述了大寨人战天斗地的历程,更以他那卓越的口才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他的讲话在全省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人们听后激情澎湃,纷纷传颂。著名作家赵树理在听完讲话后,立刻跑到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办公室,激动地说:“陶书记,我今天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陶书记好奇地问:“是谁?”“陈永贵!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毛主席,但字字句句都渗透着毛泽东思想;他虽然没有讲哲学,但处处都体现着辩证法。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陈永贵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全国农村掀起了一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各地陆续建成了一批大中型骨干灌溉排水工程,如江苏江都排灌站、陕西宝鸡引渭上塬工程、四川都江堰扩建工程、湖北引丹灌溉工程、甘肃景泰川高扬程提水一期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建成加强了防洪抗旱能力,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对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普遍发展各种水电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的水库建设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呈现出新老工程并举的态势。河南作为水利大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注重水利建设事业。在“大跃进”运动中掀起水利建设高潮之后,在学大寨运动中再次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新高潮。据统计,从1965年至1980年,河南完成的水利投资达到了26.75亿元。遗留下来的多座有问题的尾巴工程,在此期间也得到了逐步解决。全省有一半的大中型水库工程,都是在1966年至1974年间完成的。长江流域的鸭河口灌区、引丹灌区以及豫皖边界的梅山灌区在河南境内的分干工程,也都是在此期间修建配套的。据统计,1966年至1976年间,全省共建成了14座大型水闸,形成了一系列平原重点排灌区域。

19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拂过了中国大地的许多角落,对众多农民而言,这无疑是期盼已久的喜讯,然而,对于大寨人来说,对国家政策的接纳与理解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直至1983年,大寨才缓缓拉开了包产到户的序幕。随着这一变革,曾经那种“剧场社会”下聚光灯聚焦的生活悄然成为了历史,大寨人一时之间显得茫然无措,失去了往日的生活节奏,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困境。大寨人对这一变革的不适应,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大寨推行过程中的种种波折便可见一斑。正是在这样背负着历史重担的情况下,大寨人踏上了转型的征途。

随着历史的荣耀逐渐褪色,新的时代呼唤着大寨人再现昔日的辉煌。改革开放后,经过对极“左”路线的深刻反思,以及短暂的迷茫与失落,大寨人并未沉沦,而是积极投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

“大寨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靠‘苦干实干’拼出来的。大寨要建设新农村,依然离不开‘苦干实干’这四个字。”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昔日“铁姑娘”郭凤莲感慨地说道。

改革开放之前,大寨的经济主要依赖于800亩土地上的粮食生产,经济结构单一,全村的年收入不过20万元。然而,自1992年以来,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人团结一心,积极兴办企业,走上了经济强村的道路。大寨先后成立了制衣公司、水泥公司、煤炭运输公司、酒业公司、饮品公司、贸易公司等一系列企业。他们充分利用“大寨”这一金字招牌,积极与外部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如今,已有30多个“大寨品牌”走出了山区,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的福利待遇也不断提高。如今的大寨,村里的劳动力要么在企业中担任工人,要么从事旅游、运输等行业,只有少数劳动力仍然领取工资去种地。大寨人的生活实现了“五有”和“三不”:“小有教”,即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免费教育;“老有靠”,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烧有包”,集体供应燃煤;“病有保”,实行了医疗保险制度;“考有奖”,对考入大学、大专、中专的学生每年发给奖学金。同时,“吃水不用吊”,村里普及了自来水;“运输不用挑”,集体提供车辆运肥、运粮;“看病不用跑”,村办医疗保健站服务上门。

郭凤莲,这位土生土长的大寨姑娘,16岁时便担任了村团支部书记和铁姑娘队队长。在众多领导和国际友人视察访问大寨的照片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郭凤莲,这位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女性,岁月不仅为她雕琢出成熟练达的气质,却丝毫未曾削减她当年那股虎虎生威的锐气。她的举止利落大方,言谈间透露出典型的昔阳方言,那声音脆生生的,如同山间清泉,悦耳又亲切,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好感。郭凤莲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咋舌,她现身兼多职,既是中共昔阳县委副书记,又是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总经理。

想要见到她,绝非易事,因为她总是忙碌于参观考察、洽谈业务、筹措资金、招揽人才、接待外宾等各项事务之中。然而,若要见到她,其实也并不难,因为无论是在办公室、车间、村里、田头,还是在农户家中,你都有可能随时随地与她不期而遇。大寨人对她充满了无比的信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无论是村里的大事小情还是个人的私事,大家都愿意与她商量。老年人亲切地喊她“凤莲”,年轻人则尊称她为“老郭”,而我们,则恭敬地称呼她为“郭书记”。在我们采访的当天,她还特意会见了全国劳模李双良同志。在虎头山上,面对众多游客的合影请求,她总是笑盈盈地一一满足,因为她深知,自己代表着大寨的昨天与今天。郭凤莲说:谁说大寨的那套东西过时了?陈永贵老书记不在了,我还在!

人们对大寨、对郭凤莲的关注从未减少,而郭凤莲也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她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寨人奔向更加美好的小康明天。

大寨几十年来的心血付出,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也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全面描述。大寨的大地,是用无数人的血汗铺就的;大寨的蓝天,则是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冲刷出来的。大寨人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铸成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和改造自然的强大物质力量。他们不断铸造着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让世人为之惊叹。

大寨的昨天,是艰苦的、是胜利的,更是伟大而光荣的。大寨的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是艰苦奋斗的,也是脚踏实地的。而对于大寨的明天,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将是发展的、壮大的,更是光辉灿烂的。

0 阅读:25

啸火谈明星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