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一生隐居家乡襄阳鹿门山,不过他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四十多岁的不惑之年,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跋山涉水前往京城长安求取功名。
据史书记载,这是孟浩然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出远门。孟浩然其实早在家乡隐居时就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在当时的唐诗圈里也算响当当的人物。
对于这次长安之行,孟浩然心里充满了信心,他对自己的实力和才华非常自信,憧憬着到长安后一炮走红,从此开启开挂的逆袭,走上人生巅峰……
于是乎,这位四十多岁的襄阳大叔带着他那“迷之自信”,踏上了西行之路,开启了他的“长漂岁月”。
俗话说得好,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孟浩然到长安后便急不可待地跑遍了城中的各大人才市场找工作,结果是处处碰壁,灰头土脸。用人单位一瞅这老头(古人四十多岁基本已是半个老年朋友了)这满脸沧桑,再一看简历上的年龄,我去,都四十多的人了,还来长安凑什么热闹,回家抱孙子去吧。
遭受一连串暴击的孟浩然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他在长安期间结实了好友王维,王维也是当时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不过王维比孟浩然处境好很多,一直在朝中为官。
长安当时是大唐京师首都,一线大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消费水平和物价碾压孟浩然老家襄阳。本就穷困潦倒,囊中羞涩的孟浩然这次来带的盘缠不多,在长安处处碰壁,逗留多日没有效果。长安城里热闹的地方他是一个都不敢去,消费不起,就这点盘缠连旅店都快住不起了。
眼看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了,不得不收拾东西离开长安回老家。
临走那天,好友王维来送行,孟浩然有些心灰意冷地向王维告辞,并赠给他一首诗,表示这辈子不会再求取功名了,他这就动身回家继续隐居鹿门山,了此一生吧。
离开长安后孟浩然没有直接回襄阳,而是绕道江浙荆楚一带,不知道是迷路了还是盘缠用尽,到南方电子厂边打工挣路费边游历。
孟浩然回到老家鹿门山后便再度隐居于此,期间曾受张九龄邀请短暂到荆州长史府当了一阵子幕僚,不久又回到鹿门山。此后便醉心描写鹿门山一带的田园风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佳作,成为唐代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