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医生叮嘱脑梗患者:宁可打打麻将,也别随便做这几件事

调和养生之道 2025-03-29 06:04: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春回大地,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人的血液也似乎开始“躁动”起来。但这对脑梗患者来说,却并非全然是好事。

很多人以为寒冬才是脑梗高发期,其实不然,春季温差剧烈、气压波动频繁,才是“冷刀子藏在棉被里”,一不留神,就可能再次中招。

不少患者脑梗刚稳定两三个月,到了春天,精神一放松,活动一增多,就开始“重操旧业”:晨练、洗冷水脸、喝点小酒、翻地种菜……这些在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脑梗病人来说,却可能是“引爆雷区”的导火索。

有人说,早起跑步延年益寿,活络筋骨有益健康。

可你见过哪个90岁的老中医一大早在公园猛跑?民间有句老话,“人老腿先老,腿老血先堵”,意思是,随着年龄增长,腿部血管循环最先出现问题。晨练虽然好,但过早、过猛地运动,尤其在气温尚未稳定的清晨,血管一收一张,极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血栓游走。

脑梗患者清晨剧烈运动,等于在脑子里埋雷。

再比如老王,去年刚做完支架,这几天看到天气不错,翻出锄头,准备“春耕计划”,结果没锄几下地,人突然口角歪斜、语无伦次,被送进急诊室。医生无奈摇头:不是病情控制不好,而是体力活操得太猛。

脑梗患者的“勤劳”有时是一种误伤自己,尤其是那些看似轻松的体力活——提水、种花、搬盆景,对身体的瞬时负荷远超你想象。

更有甚者,误信“出汗排毒”,三九贴刚贴完,立马又去蒸桑拿。

不知“热”对于脑梗患者而言,是把双刃剑。高温环境下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容易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而一旦身体脱水,血液黏稠度升高,又再度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

热得过头,脑子先受罪。

比起这些危险的“养生行为”,打打麻将反倒是“误打误撞”的好事。打麻将不仅让人坐得住、静得下,还能调动思维、促进交流,尤其对于脑梗恢复期的老人而言,是一种温和的认知训练。

研究发现,轻度脑梗后坚持进行规律性思维活动的人,认知功能恢复速度更快,而麻将恰恰是汉民族文化中少有的“全民智力体操”。

当然,前提是别打通宵、别激动上火、别抽烟喝酒。

有节制、适度地娱乐,是脑梗康复期不可或缺的“心理处方”。

很多人对脑梗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脑袋里堵了一块”,但真正的危险不只是“堵”,更是“变”。脑梗之后,人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全局性的变化,犹如一辆车的刹车系统出了问题,即使修好了也不能再开快车。

春季是脑血管疾病的“回潮季”,主要因为气温的忽冷忽热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血压波动加剧。

一项由北京安贞医院发布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春季脑梗发病率比夏秋高出约17%,尤其以清晨6点至9点为高峰期。

此时人体血压本就处于自然上升阶段,若再叠加外界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极易诱发血管“二次事故”。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把血压和血脂控制下来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一个关键指标——血液黏稠度。血液就像河流,如果太粘稠,就容易淤积、形成血栓。

尤其在春季,人体水分代谢相对缓慢,若喝水不够、饮食过咸、作息紊乱,便容易让血液变“浆糊”。

关于喝水,不少老年人怕夜尿多就白天也不敢多喝。

这种“省水式”生活方式,其实是在慢性“脱水”。脑梗患者每日饮水应达到1500-2000毫升,且应分次慢饮,避免一口闷。

温水最佳,过冷刺激、过热灼伤,对血管都无益。

饮食上,春天是肝气旺盛的季节,中医讲“春应肝”,肝主疏泄。

若饮食过于油腻,容易伤肝败火。脑梗患者更应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

这些脂肪酸能有效改善血脂结构,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老百姓常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适当吃些豆芽、香椿、菠菜、荠菜等应季蔬菜,有助于清肝利胆、通络润燥。

但要注意,香椿含亚硝酸盐较高,须焯水处理后再食用,避免诱发中毒风险。

更值得一提的是情绪管理。

春天阳光渐多,情绪波动也更频繁。老年人若独居、社交减少,常陷入“春困秋乏”的抑郁状态,而抑郁正是脑梗复发的重要诱因之一。

情绪低落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栓风险随之上升。

这也是为何很多病人一边吃药,一边却复发不断。药片能控制血压、血脂,却控制不了孤独和焦虑。

相比安眠药,一场热闹的麻将、一段走心的聊天、一次户外的春游,才是真正调节神经系统的天然良方。

在历史上,清朝大臣和珅就因“脚痛病”不良于行,史书中多次记载他“跛行如鹤”,而后人研究认为,这其实就是痛风。古人尚且因饮食不当引发血管系统疾病,今人更应以为戒。

如今的脑梗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不只老年人,中青年群体也屡屡中枪。

这是“生活方式病”的警钟。

饮食西化、久坐不动、高压工作、熬夜成性,这些都是为血管埋雷。日本痛风和脑梗发病率远低于中国,除了饮食清淡,还与其推崇“终身劳动”和“终身学习”的文化密切相关。

他们把活到老、动到老、学到老,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康复治疗。

春天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季,也是最适合调养身心的时机。脑梗不是一场终结,而是一记警钟。

打麻将,是提醒你放慢脚步、调动思维、重拾社交的方式;而那些看似健康的“勤快”,反倒可能是过劳的陷阱。

宁可闲着发呆,也别猛做体力活;宁可打打麻将,也别瞎折腾身体。

因为健康,从来不是靠“拼命”拼出来的,而是靠“顺势”养出来的。

春不忙,命不慌,慢慢来,身体才听话。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王辰主编.《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版.

3.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团队.《春季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21年第36卷第8期.

2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