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威胁要打黎巴嫩,第六次中东战争即将爆发?布林肯上门劝和,却遭直接打脸,美国还管得住内塔尼亚胡吗?红海航线受阻,中国又怎样用“B计划”破除危机?朝鲜卷入两大战场,亚太火药桶一触即发?
以色列想打黎巴嫩,但并没有那么容易自去年10月份巴以冲突升级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一直都在与以色列进行小规模交火,将部分以色列兵力牵制在黎以边境,缓解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的压力。

但真主党方面并不愿意继续扩大冲突,与以色列全面开战,所以从未跨过边境袭击以色列军队,只是在黎巴嫩一侧发射导弹袭扰边境另一侧的以色列部队。
只不过以色列方面似乎并不想要维持这种状态,而是想在解决哈马斯的同时,一劳永逸地解决黎巴嫩真主党,过去两个月时间里,以色列多次越境空袭黎巴嫩,不断激化双方的冲突,尤其是在新年之后,以色列的袭击目标开始越来越过分。

在1月2日时,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的一栋建筑就遭到以色列空袭,一名哈马斯高层领导在空袭中丧生;当地时间1月8日,黎巴嫩南部地区又再度遭到以色列空袭,真主党一名高级指挥官在袭击中身亡。
这很明显是在通过有计划的斩首行动来逼迫真主党做出回应,如果真主党进行军事报复,越过边境打击以色列部队,以色列必然会以此为借口扩大军事行动入侵黎巴嫩;而若是真主党忍气吞声,以色列则必然会发起更多的斩首行动,进一步消耗真主党的高层力量。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在斩首行动之后所做出的强硬表态就完美印证了这一推测,他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声称,如果以色列不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绝对不会在军事上退缩,黎巴嫩能够看到在加沙正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以色列可以把这一切复制粘贴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这相当于直接威胁黎巴嫩,如果不对以色列屈服,以色列就会像在加沙一样,直接入侵黎巴嫩,对黎巴嫩的平民发起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
截至目前,加沙地带已经有超过23000名巴勒斯坦平民在以色列的袭击中死亡,近6万人受伤,整个加沙的伤亡率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4%。这样的案例如果被以色列复制在人口比加沙多一倍的黎巴嫩身上,将会是一场更加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不过,这种言论更多应该是以色列在给黎巴嫩施加心理压力,以迫使真主党主动出击,给以色列创造出道义上的借口,以色列真的想实现加兰特所说的话实际上非常困难。

历史上,以色列并非没有进入过黎巴嫩,2006年黎巴嫩战争之中,以色列进入黎巴嫩之后的表现就十分堪忧,面对这样一支不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水平均在哈马斯之上的军队,以色列想要真正复制对哈马斯的进攻恐怕需要更多的兵力和军事装备。
而当前以色列的经济能力与国内状况已经无法负担内塔尼亚胡继续扩军备战,以当前的军事力量同时应对加沙与黎巴嫩两大战场,以色列国防军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其次,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以色列直接进攻黎巴嫩。因为黎巴嫩真主党背后还有伊朗以及抵抗之弧力量的存在,贸然进攻很可能会将这场冲突演变为中东地区的全面战争,而第六次中东战争一旦爆发,一定会导致美国退出中东,完全失去自己的中东影响力。正处于内忧外困之中的美国,并不希望这样的事在大选年发生。

自身实力不足、没有外部援助,以色列几乎不可能主动进攻并战胜黎巴嫩真主党,但以色列又不想放弃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机会,因此现在以色列的策略还是以空袭和言语挑衅逼迫真主党首先进攻,从而迫使西方盟友支持以色列打击黎巴嫩。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蠢蠢欲动也向外界传达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现在以色列已经处于失控的边缘,正迫切希望在西方的支持下扩大这场战争,对此,美国需要有所警惕。
布林肯被打脸,迫使拜登政府重新考虑对以态度现在已经有很多迹象显示,美国根本就管不住以色列,希望以控制以色列的方式来控制中东,根本就是美国自己的美好幻想,现实中以色列的扩张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无视美国警告的地步。

刚刚再度前往以色列灭火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在以色列碰了一鼻子灰。据美国媒体Axios报道,布林肯在当地时间1月9日抵达以色列之后,就反复强调巴勒斯坦人绝不能被迫离开加沙,希望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人的驱逐。
但这一要求遭到了以色列的直接否决,有两名以色列高官向美媒透露,以色列在9日当天当面告知布林肯,以方不允许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北部,除非哈马斯愿意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
还有一名以色列官员透露,以色列方面一直以来都将巴勒斯坦人重返加沙视作重要的政治筹码,准备用来与美国及联合国斡旋。

这已经是布林肯在3个月内第4次抵达中东,但每一次他获得的成果都会比上一次更低,以色列人对待他的态度也会比上一次更加强硬,现在以色列已经完全无视美国的立场,直接当面打脸布林肯。
这将布林肯乃至于整个美国都置于尴尬境地,因为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妥善解决巴以问题将会是2024年大选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拜登的选民群体中有大量左翼,这些人都对拜登政府放任以色列在加沙地带进行大屠杀和强制性迁移而感到不满,而且随着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不断延长,这种不满还在持续发酵之中,若不采取措施,拜登在2024年就会损失大量选票。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给美国的舆论压力也正越来越强,美国为了保住以色列已经在联合国多次阻挠停火决议通过,并持续向以色列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这让全球各国都感到十分不满,压力若是持续累积,很可能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成为和以色列一样的“孤儿”。

因此,拜登十分希望内塔尼亚胡能够考虑到自己的难处,降低整个中东区域的局势温度,至少不要通过强制迁移的方式吞并加沙,让美国在国际舆论中还有回旋的余地。
而以色列却以此为筹码与美国讨价还价,甚至还直接拒绝美国的要求,这表明美国已经失去了对以色列的有效控制,完全陷入了被动状态。

现在美国必须重新考虑对待以色列的态度,因为一个失控的以色列给美国带来的风险极有可能会超出其地缘价值给美国带来的利益,这场战争继续扩大,拜登政府也有直接输掉2024大选的风险。是要保住美国自身的利益,还是牺牲美国成全以色列?拜登必须要深思熟虑。
中国的B计划,中欧铁路能否替代红海航线?这场巴以冲突除了给中东人民带来苦难、给美国带来危机之外,还造成了一些全球性的影响。
控制着红海出海口的也门胡塞武装为了支持巴勒斯坦、迫使以色列撤军,就对红海实施了强制封锁,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有数十艘商船在红海遭到袭击,整个世界的航运都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一个航运贸易大国,中国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因此而不得不绕行好望角,这会导致双方之间的航运里程增加数千公里,浪费超过20天时间。
不过坊间也有一些传闻宣称,红海被封锁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为除了海运之外,中国还有“B计划”。
而这个所谓的“B计划”就是中欧班列。在红海遭遇封锁之后,有不少中国出口商就已经开始转向中欧班列,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路线途经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城市,通达25个欧洲国家的217个城市,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出口商的出口贸易需求。

虽然铁路运输的价格要比海运更贵,但中欧班列从中国抵达欧洲仅需大约12天时间,而海运通常为35到45天。
不过这个替代计划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中欧班列的运力很可能无法彻底填补红海的缺口,因为一艘大型集装箱船能够运载1.5万到2万个集装箱,其运力相当于15到20列载重1000集装箱的货车,而中欧班列此前就已经十分繁忙,想要在短期内增加如此巨大的运力,消化掉这些红海海运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有出口商转向班列,已经显示出了这条运输路线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必不可少的贸易来说,有这样一条陆上的替代贸易路线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之下,中欧班列的运力增长远比海上航线要容易,现阶段正在谈判的中吉乌铁路就能够大幅增长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但海运若是想要增强运力就需要耗费巨资扩大苏伊士运河,这其中所蕴含的经济与政治问题要远比修建一段铁路困难。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欧洲之间铁路贸易的吞吐量一定还会不断上升,届时,中欧班列很可能就会成为红海航线的真正替代者。
朝鲜被卷入两大战场,带来地缘政治风险在如此混乱的全球局势之下,一个本就处于敏感地区的国家——朝鲜,就在最近被同时卷入了俄乌和巴以两大战场。

根据乌克兰当局对一枚1月2日俄罗斯发射的导弹残骸进行检测,最终证实这枚导弹中含有非俄罗斯制造的零部件。导弹的型号很可能是朝鲜的“火星11”型短程弹道导弹,这款导弹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的仿制品。
除此之外,巴勒斯坦也出现了一些朝鲜武器。韩国情报机构在1月8日时就发布消息证实,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手中缴获的一些武器上就发现了朝鲜文字的铭文,这些武器很可能由朝鲜向哈马斯出口。
这其中包括了与RPG -7发射器通用的朝鲜F7火箭推进榴弹,这种弹药主要被用于应对装甲武器,被哈马斯用作应对以色列的装甲车辆。

很多分析者因此而认为,现在巴以、俄乌、半岛三大紧张地缘区域,已经出现了连接的迹象,未来三个区域很可能共同影响全球,成为诱发世界大战的因素。
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朝鲜在这两场冲突中的参与并没有那么深。
朝鲜与俄罗斯之间存着武器贸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去年时,美国就一直指控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并拍摄到了朝鲜向俄罗斯运送武器集装箱的照片,这些朝鲜武器主要作用是补充俄罗斯的弹药消耗,对战局没有太过巨大的影响。

此次被乌克兰方面所发现的“火星11”型短程弹道导弹也只是战术性质的短程对地导弹,俄罗斯接收这些导弹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一型号导弹与“伊斯坎德尔”太过相似,能够通用俄罗斯的发射器,并非这一武器能够对战场产生巨大影响。
实际上,乌克兰在去年俄罗斯开始接受朝鲜弹药之前就已经呈现出颓势,不论朝鲜是否向俄罗斯提供弹药,俄罗斯都能缓慢扩大自己的优势,来自朝鲜的弹药无非是加快了这一过程而已。
至于哈马斯使用朝鲜武器很可能和朝鲜本身都没有任何关系,朝鲜对外出口武器补贴外汇已经持续多年,全球很多战场上都可以看见朝鲜轻武器的身影,哈马斯手中的这批朝鲜武器很像是伊朗从朝鲜手中采购之后提供给哈马斯使用的,甚至可能是哈马斯自己从武器黑市中获取的。

作为一个武器匮乏的组织,哈马斯从黑市购买武器并不稀奇,此番冲突中还有不少西方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出现在加沙,难道我们也能说乌克兰介入了这场冲突。
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不过这一事件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还是值得我们重视,朝鲜对外输出武器并不是什么好事,半岛与其他紧张区域有所联系也确实可能诱发冲突扩大,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谨防局势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