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在长沙工作的朋友吐槽,说明年他家小孩的居民医保缴费,居然要交 1070 元!
要知道,之前宣传的可都是说只要 400 元啊,怎么突然就涨了这么多?
这可不是小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多出来的 670 元,都够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据这位朋友说,是因为他们错过了所谓的“集中缴费期”,也就是 2024 年的 9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
这我就纳闷了,什么时候缴费还分了“集中”和“非集中”?难道错过了时间,就要被“惩罚”吗?
深入了解了一下,原来这里面还真有“门道”。
根据当地的政策,如果在集中缴费期内参保,个人只需要缴纳 400 元。
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对不起,你就得把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的钱一起交了,加起来就是 1070 元。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就算你交了这 1070 元,也得等上 3 个月,也就是 90 天的“待遇等待期”。
这 3 个月里,万一孩子生病了,对不起,医保不能报销,你得自己掏腰包。
这算哪门子事儿?交了钱还得等,这期间的风险谁来承担?这不是逼着老百姓按时交钱吗?
关键是,这还不是最让人无语的。
据说,这是有文件依据的,一个是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的《关于做好 2025 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另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发的《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8号》。
也就是说,这还不是地方的“土政策”,而是有“红头文件”支持的。
这事儿一出,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不理解、不接受。
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变相的“涨价”?有人抱怨,为什么不早点通知,非要等到错过了才说?还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惯例”,以后医保缴费是不是都要赶早不赶晚?
02
你会发现,当下社会存在着一种让人感到无奈的现象:
制定规则的人,总是把条条框框设置得无比复杂,让普通老百姓摸不着头脑。
就像这次的医保缴费,明明可以一次性说明白的事情,非要分成集中缴费期和非集中缴费期。
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参保率,实际上呢?还不是让老百姓多掏钱?
更何况,还有那 3 个月的待遇等待期,这简直就是给老百姓挖了一个“坑”。
万一这期间生病了,医保不能用,那这 1070 元交得还有什么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说是某地为了推广电子社保卡,强制要求市民必须激活使用。
结果呢?很多老年人根本不会用智能手机,更别提什么电子社保卡了。
为了完成任务,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刀切”的做法,不激活就不能享受某些服务。
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政策的制定,难道不应该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吗?
为什么到了实际执行中,却变成了给老百姓添堵?
再回到医保缴费这件事上,为什么不能把政策宣传得更到位一些?
为什么不能把缴费流程设计得更人性化一些?
为什么要让老百姓为这些复杂的规则买单?
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制定政策的人才能回答。
03
有些地方的做法,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故意设置障碍,好让老百姓“知难而退”?
就像这次的医保缴费,错过了集中缴费期,就要多交 670 元,还要等 3 个月。
这对于那些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们可能会想,反正都要多交钱,还要等这么久,那干脆就不交了。
这样一来,参保率会不会下降?那些真正需要医保的人,会不会因此失去保障?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政策的隐形门槛”。
也就是说,有些政策,表面上看是为了公平公正,但实际上却设置了很多隐形的门槛,把一部分人挡在了外面。
就像这次的医保缴费,那 670 元的差价和 3 个月的等待期,就是一道无形的门槛。
它把那些错过集中缴费期的人,尤其是那些经济困难的人,挡在了医保的大门之外。
这难道不是一种“歧视”吗?这难道不是与医保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04
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规则的异化”:
规则的制定,原本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
可在执行的过程中,规则往往会被异化,变成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或者变成限制大多数人权利的枷锁。
就像这次的医保缴费,规则的制定者,可能是出于好意,想要提高参保率,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可在执行的过程中,这个规则却被异化成了“惩罚”错过集中缴费期的人的工具,让他们多交钱,还要承受更大的风险。
于是,这个规则,就从“保障”变成了“负担”,从“公平”变成了“不公”。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规则如果不能为大多数人服务,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说到底,医保缴费的规则,应该更加公平、透明、人性化。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人,能关注到这些不合理的规则,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规则的改变。
希望这个社会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让更多普通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