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我韩熙载,江南万古如长夜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11-04 10:05:21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金陵图 局部)

南唐李煜的人生落幕,南唐的故事结束之前,有几个人的存在,很重要。

第一个人,是,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青州,他家世还挺不一般,祖上是南阳韩氏,唐朝名臣兼著名文学家韩愈,就是这个韩熙载的先人。

韩熙载的太爷爷,爷爷,都是仕途出身,而且还是在朝廷里做京官的,

到他父亲韩光嗣为官这一代,唐朝已经灭亡,别说唐朝已经灭亡了,五代中的第一个政权后梁也灭亡了,时中原为李氏后唐所掌握,韩光嗣则在后唐朝廷里任职,

韩光嗣的职务,是青州观察支使,一个负责法律方面的中高层官员,他的上司,则是青州指挥使王公俨。

后唐庄宗李存勖和明宗李嗣源这俩皇帝,皇权斗争,皇位交替的时候,后唐内乱,王公俨居心叵测,搞了个兵变,后来失败被擒杀,结果王公俨的下属韩光嗣也跟着吃瓜落,谁让你是王公俨的麾下,是他的马仔呢,因此这个韩光嗣也被追责,非但是韩光嗣,甚至就连以韩光嗣为中心的这么老韩家的一大家子人,基本都被杀掉了,只有韩熙载,侥幸活了下来。

父亲死了,母亲死了,阴雨连绵的黄昏,朝廷的官兵如同乌云般压境而来,他们冲进宅院,四处搜寻,将家中的财物洗劫一空,然后将家中的男女老少一一绑缚,孩子们哭喊着寻找父母,老人们颤抖着祈求饶命,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几分钟时间就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最后是一把大火,让这一切都化为灰烬。

茫茫夜色中,韩熙载来不及回头看上一眼,他只能仓皇的逃离中原。

逃亡路上的韩熙载,找到了他生平至交好友,李谷。

李谷,是颍州汝阴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

(李谷 形象)

要知道,颍州附近就是淮水,淮水对面就是当时杨行密的南吴,而且颍州正好有渡口,可以直接到南吴,因此李谷就做了这个顺水人情,把韩熙载送到了南吴。

夜色中的淮水,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缓缓流淌,水面上倒映着点点星光,仿佛整个夜空都沉浸在了这条宽广的河流之中,两岸阑珊,与河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向远处眺望,那是万家灯火,可却已经没有一盏灯为韩熙载而留了。

韩熙载在后唐时,就已经考取了进士功名,如果不是家族的变故,也许他早就在后唐出将入相施展抱负了,因此临别之际,韩熙载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去南吴,如果南吴能任用我为将相,我必挥师直取中原。

而这个李谷呢,他也不是一般人,史书记载,他身高八尺,身强体壮,能弓马好骑射,而且尚气仁侠,有名士之风,李谷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但是他和韩熙载情况不同,他立志于中原,因此他则笑着回应韩熙载:

日后我如果能在中原混出一片天地来,出将入相,我取南吴,就如探囊取物。

韩熙载没有说话,李谷也没有再说话,他们拱手挥别,彼时乱世中两个尚无名气的年轻人的声音无人听到,无人在意,旋即被悠悠淮水声吞没。

过了淮水之后,韩熙载就到了南吴,当时的南吴皇帝,是杨溥。

南吴朝廷对韩熙载是很重用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韩熙载本身就很有才华,还因为他是从中原而来,江南政权就乐于吸收这种出身的士人,因为这往往能代表一种象征性,代表了南吴的影响力,可以让天下文人来投。

当时的南吴杨氏皇帝,其实已经是傀儡了,实权掌握在李昪的手里,这李昪,就是后来南唐的开国之君。

(韩熙载 绘像)

李昪对韩熙载的确重用,但是达不到心腹的程度,因为韩熙载的政治理想,咱们前文里也说了,他是比较激进的,他希望南吴是他实现理想的一个平台,他要不在南吴做当朝宰相,文治江南,要么就金印挂帅,尽取中原之地,但是李昪当时是南吴的权臣,他首先要做的是窃据南吴的胜利果实,实现自己的地方割据,所以俩人在政治意图上有冲突,因此李昪对韩熙载虽然执礼甚恭,好吃好喝好待遇,可是却并不重用他,不给他什么实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李昪代南吴建立南唐,成了开国皇帝。

那么这个时候,韩熙载终于得到了一个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职务,那就是太子李璟的亲随。

李璟,虽然没有他儿子李煜那样的惊世奇才,可他本质上也是一个文艺青年,韩熙载呢,文人出身,吟风弄月他最擅长,这俩文艺青年凑到一起之后,那处的是相当不错。

您想想,李璟是太子,韩熙载这个时候和李璟处的特别好,那么韩熙载就等于是未来皇帝的潜邸旧臣,以后李璟登基了,韩熙载必受重用。

果然,李璟登基之后,很快就把韩熙载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让他积极参与国政,而这段时间,韩熙载也做了很多事儿,尤其是南唐礼仪典章方面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来完成的。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很多,当时的情况那太乱套了,有时候你哪怕只占领了一个小小县城,你也能裂土分疆做大王,可是这种割据毕竟只是一时的,到最后总是会被更大的势力所消灭,那么凭什么一个小小的南唐,可以成为十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南唐完成了从建国到建政的完美转变。

草创的时候,割据的时候,无非就是招兵买马,制定作战计划,然后攻城掠地,用暴力和战争来推进度。

(南唐江山)

可是一旦形成规模,甚至建立王国之后,这一套就不好使了,因为打天下和治天下完全是两个概念。

杨行密建立南吴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他带领着他麾下的三十六名将,他不用也无需更没有时间考虑建政的问题,每天就是打打杀杀,可如今李氏已经继承了南吴,变成了南唐,那么这么一个富有体量的政权,它就无可避免的面临建政的问题。

皇帝要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落实,怎样把自己的意志传递下去?南唐的礼仪是如何的?法律是如何的?教条是如何的?

天地如何供奉,四时如何祭祀,宗庙如何设立?

朝廷的机构要如何分配,文官们如何治理天下,武将们又如何保护疆土呢?

高层管理者有哪些,中低层管理者有哪些?外戚,宗室,藩王,子孙要如何妥善的安置?

还有一些问题,则更加重要,那就是南唐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南唐如何拥有合法性,南唐治国的意识形态在哪里?这些词听起来好像云里雾里的,那么也有简单的大白话,那就是,南唐如何在五代十国中合情合理合法的存在,并且让子民们效忠和臣服。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不确定这些东西,南唐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王朝。

这些事情,都是细致入微的工作,而不能靠李璟说“我是皇帝,你们都得听我的号令”就能解决。

所以,韩熙载在建政这一块,可以说是帮了李璟的大忙。

(重屏会棋图 局部)

而且,韩熙载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他并不空谈误国,反而很有远见卓识,契丹灭亡后晋的时候,韩熙载敏锐的察觉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因此他力劝朝廷北伐,一鼓作气拿下中原,可是因为当时南唐的兵力都用来讨伐闽国了,没有余力再发兵中原,因此这么好的机会就错过了。

后晋灭亡,是上天赋予南唐的天赐良机,当时的南唐君臣以为,中原战乱,这样的机会有很多,因此人们只把那段时期,把那一天当成了很平常的一天,可是多年之后南唐李氏皇帝们才会发现,这其实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最重要的,唯一的一个机会,而那样的岁月,将再也不会有了。

淮水之畔,韩熙载落魄之时不坠青云之志,说自己要成为江南相,尽取中原之地,可是后来我们都知道,他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倒是当时那个我们看来平平无奇的李谷,后来果然被周世宗柴荣拜相,柴荣也采用了他的计谋,因此夺取了淮南之地。

乱世让他们原本顺遂平静的生活破裂,可也给了他们展开一段全新人生的机会。

在那时,有无数像韩熙载和李谷一样的年轻人,他们雄心壮志,意气风发,敢与天地光辉共峥嵘。

只是,成大事的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人只会像韩熙载一样,归于沉寂,走上那一条无可奈何,明明知道结局,却还要接着走下去的道路。

青春才女,时常遇人不淑,英挺男儿,常配恶妻歹妇,凤凰未展,隐身于雀鸟之中,贤者失机,屈身于庸才之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鞋履虽旧,不失儒雅之风,有人眉宇间愁,常怀豁达之志。

可是谁又成想,才情出众,青年未遇伯乐,才疏志短,少年却得高升,豪门公子,运蹇流落江湖,贫贱丫鬟,运来嫁入豪门。

我们常说人的命运,上天注定,假使人的命运真由上天注定,那上天的命运,又是谁来注定的呢?

有人拿命运当做自己失败的借口,有人拿命运当做自己成功的谦虚。

路是一样的路,可脚下的方向,却把我们变成了不同的样子。

参考资料:

《南唐书·卷十二》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

《韩熙载夜宴图》对历史的见证和对美学的启蒙,《美与时代》 2022年第17期

南唐人物画中的色彩造型分析——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

3 阅读:48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