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撞机事件:美侦察机迫降后机密外泄,中方全程观摩拆机过程

历史步行者 2024-12-18 22:13:28
引言

“呼叫81192,请你立即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一串熟悉的代号,一个熟悉的名字——王伟,勾起了无数国人的缅怀……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飞临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我空军两架歼-8战斗机立即起飞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点07分,当我方军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国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撞上我方一架军机,致使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受损的美军机则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领空,并紧急降落在海南陵水军用机场。按照国际惯例,中方对美国侦察机上的24名美方人员进行了安置。

事件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从未间断过对我沿海地区的侦察飞行。特别是在2000年下半年之后,美军飞机的侦察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并且越来越靠近我们的领海。中国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侦察活动,但他们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这一事件引发的紧张局势迅速升级为中美之间的外交危机,双方展开了长达数周的谈判,焦点之一便是美国方面对事件的道歉态度。

美方的担忧

这架EP-3是当时世界顶尖水平的电子侦察机,据说机上装备各种先进设备,并携带着大量机密文件,用于收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情报。令美方最头痛的事就是:如何才能迅速销毁这些高度敏感的资料,防止其被中方获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训练有素的美军士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竟然展现出极不专业的表现。由于时间紧迫且缺乏相关训练,美军机组在撤离前虽然尝试销毁机密文件,但销毁过程草率敷衍,留下了大量隐患。

我方人员控制侦察机后,在机舱内发现大量碎纸片散落一地,一些电子设备,例如硬盘和磁带等,虽然遭到破坏,但并未完全损毁,散落在碎纸堆中。美军遗留的大量文件和设备,可能蕴含着极高的情报价值。

美方的这一重大失误,无异于为中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情报搜集良机。此次事件无疑给美国情报系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此后,我国侦察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外交谈判过程

在“撞机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迅速展开了外交行动,要求美国方面对事件进行正式道歉,并赔偿损失。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只有在得到满意的道歉后,才能允许美国人员和飞机离开中国。

起初,美国方面的态度十分嚣张,显然不想承担责任。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声称,他不能接受中方的关于事件责任的说法。对于中方坠毁的飞机和失踪的飞行员,美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遗憾”,虽然声称愿意协助中方搜救失踪飞行员,但实际上更多地是一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美军机的机上人员,并归还美国侦察机,甚至提出不让中方人员登上美国飞机进行检查,美国这种态度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

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当即驳回了美方的狡辩,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并强调,对于美方给中方造成的损失,以及美军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的行为,中方保留进一步向美方交涉的权利。

美国方面一向善于操纵舆论,先声夺人,在“撞机事件”发生后六小时后,美军太平洋总部便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将“撞机事件”公之于众。声明要求中国方面按照国际惯例,保持飞机的完整,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并为飞机和机组人员立即返回美国提供便利条件,但对中方飞机被撞后坠毁、人员失踪的情况只字未提。

美国EP-3侦察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侦察机,也是美国海军唯一的一种陆基信号情报侦察机。飞机上配有尖端电子侦察设备,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声音自动识别系统。现在,这样一架情报侦察机落到我们手里,美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也拿中国没办法,不认错、不道歉,你甭想要回侦察机和24名机组人员。

针对美国方面蛮不讲理的态度,4月2日晚上,外交部再次召见驻华大使普理赫,向美方表明中方的正场:美国侦察机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构成了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老美你自己跑来我家门口闹事,未经许可擅自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不管是依据国际法还是中国的法律,我们都有权对侦察机进行调查。

美国方面虽然对撞机事件的态度有所缓,但仍不愿意对事件负责。

在华盛顿,杨洁篪大使紧急约见美国国务院官员,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然而,美方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

2001年4月2日和3日,布什总统连续两次发表讲话,表示美国优先考虑是机组人员尽快返美、侦察机须在未经“破坏”的情况下完整归还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竟然以“监控局势发展”的名义,派遣三艘驱逐舰前往海南岛附近游弋,并在南中国海地区停留,向中方施加压力,试图影响事件的处理。

美方的态度和做法引起了中国公众的强烈反应,国内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对美方制造的“撞机事件”感到义愤填膺,互联网上也有不少人提议到美国驻华使馆进行抗议示威,要求依法审判美国机组人员。

中国方面坚持“不道歉,不放人”的原则,最终经过多次斗争,美方的态度有所转变。

2001年4月4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对中国飞行员失踪感到遗憾,并致函中国副总理钱其琛,表示愿意与中方合作解决事件。次日,美国总统布什也表示遗憾,强调美中关系的重要性。

中方为让美方承担责任并道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在北京,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与美国大使进行了11轮谈判,主要集中在美方必须为撞机和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道歉。

在华盛顿,杨洁篪大使频繁约见美国政府官员和议员,推动美方道歉。然而,美国舆论不理解中国的调查取证工作,甚至将美机组人员称为“人质”。部分美国民众在媒体的煽动下情绪激烈,使馆接到恐吓电话,有人上街示威。为了化解局势,杨大使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在采访时,杨大使说:一伙人总在你家门前转悠,家里有人出去查看,结果自家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对此,家里人总该有权利做一点儿调查吧,对方至少应该道个歉,这“非常重要”。

通过这次采访,支持向中国道歉的美国民众比例显著上升,一些美机组人员家属也表示支持道歉。

六次改道歉信

在中方的压力下 ,美方开始做出了让步。

2001年4月4日,美国政府向中国递交了第一稿道歉信,内容措辞较为模糊,表示“遗憾”和“理解中方的关切”。中国方面认为这份道歉信缺乏诚意,要求美方进一步修改。美方不得不再次软化立场,表示愿意和中方探讨修改措辞以满足中方要求。

2001年4月6日上午,美国方面再次修改了道歉信,美方在信中对王伟家属、朋友和战友表达了遗憾,但同时又称美国政府不能对此“事故”道歉。中国方面对第二稿道歉信表示不满,认为美方在回避问题核心。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对美国的谴责和表态,使美方感受到压力进一步增大。

6日晚,美方递交了第三稿道歉信,并声称稿件已经过布什总统的批准,不能在修改了!稿件内容虽然有所改进,但仍然不满足中方的要求。7日上午中方对道歉信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必须按中方得意见进行修改!

7日中午,美国递交了第四稿道歉信,信中向中国人民愿意进行了道歉。但是蛮横的美国人却在信中提了一个要求:允许美方在一个月时间内将侦察机运离中国。中方对美方的道歉信不满意,要求进一步修改,并且不得附加任何条件。于是,美方递交了第五稿道歉信,信中加重了道歉的语气,改用“very sorry”的措辞,还接受了在信中增加“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 空”的内容、对中方妥善安置美方机组人员表示感谢,并且去掉了“中方应允许美方在不迟于5月7日前将美机运离中国”的内容。这一稿基本符合了中方要求。

当晚,美方又应中方要求,修改了信中的一些措辞,这是美方提交的第六稿道歉信。

于是,4月11日,美国驻华大使普理查德亲自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递交了第六次修改的道歉信。信中表示“非常遗憾”这一事件的发生,并对中方在救援和保护美国人员方面的努力表示感谢。中国方面经过仔细审阅,认为这一封信已经达到了“道歉”的效果,于是决定允许美国人员离开中国。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中国方面始终坚持要求正式道歉,并将此视为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的重要标志。美国方面则试图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中方的要求。

事件的后续处理

尽管美国人员已经离开中国,但EP-3E侦察机的处理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4月16日,美国谈判小组乘飞机到达北京。

4月18日下午,中美谈判代表团在中国外交部大楼正式开始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一个焦点问题是这架EP-3E侦察机如何回到美国。

一开始,美国要求中方同意他们把飞机修好再飞回美国,并声称允许中方人员陪同监控,防止侦查设备被启动,并拆除机上与飞行无关的设备电源,中国方面坚决反对修复侦察机后整机飞回去。EP-3侦察机长35米,高10米,翼展30米,无论陆路还是海路都无法运离。最后,美国人不得不提出新方案:将飞机拆解后再运走,中国方面接受了这一方案并表示愿意提供协助。

2001年6月15日,距离撞机事件已经过去2个半月,美方派出了12名技术人员乘坐专机抵达中国,并从俄罗斯航空公司租用了一架安-124远程重型民用运输机,6月18日开始拆运,拆解工作持续了十多天。

中美双方在谈判中商定,飞机拆运工作不对外公开,双方都承诺不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在拆运开始后,不少境外记者在三亚一带活动,随后互联网上陆续出现EP-3拆卸现场的照片……

拆解美军EP-3E侦察机的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在电子侦察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大量关键数据。

美军EP-3E电子侦察机在当时代表着顶尖水平,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例如信号情报的收集和电子干扰能力,是美军当时最先进的电子侦察机之一。

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研究这架先进的侦察机,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学习经验。

近年来,中国在侦察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自主研制了高新-5、高新-6等多款新型侦察机,弥补了以往的不足,并显著增强了中国在电子侦察和信号情报获取方面的能力。

王伟烈士的牺牲,激励了无数国人日以继夜的投身到军事现代化的建设中,不断激励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致敬81192,致敬英雄!

呼叫81192,山河已无恙,请你立即返航!

内容参考来源:

1.《劲雨煦风》唐家璇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国际时事问题观察员马妍自媒体平台

3.维基解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回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