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财经观察|美联储两次缩表与特朗普下的特里芬难题

张捷财经观察 2025-01-27 15:10:56

今日,我们深入探讨了经济理论及其在经济金融操作中的实际应用,特别聚焦于美联储近期的缩表行动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在2024年的最后几天实施了大幅度的缩表政策,一周内缩减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这一举措无疑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紧缩效应。

缩表,作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减少央行负债端的货币发行量,进而收缩市场上的基础货币供应。基础货币的减少会通过货币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导致M1、M2、M3等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减少。这一过程中,一个关键概念是货币乘数,它描述了基础货币如何通过银行体系的信贷创造过程衍生出更广泛的货币供应。

回顾历史,美联储曾在金融危机后实施大规模扩表,以应对经济衰退和流动性紧张。然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和通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逐渐转向缩表政策,旨在逐步回收危机期间释放的大量流动性。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联储也进行过一次显著的缩表行动,其背景和影响值得深入探究。

特朗普上台后的缩表行动始于2017年,当时美联储通过一系列议息会议逐步释放缩表信号,并在当年9月正式启动缩表计划。从那时起至2019年,美联储持续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总资产从约4.45万亿美元下降至3.76万亿美元,缩减幅度达到690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也从2016年的23.8%下降至2019年的19.5%。

缩表期间,美联储还进行了四次加息,并在缩表结束前降息一次。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内市场,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美联储的缩表政策被视为对中国等贸易伙伴施加压力的手段之一,引发了贸易战等一系列贸易摩擦。

如今,美国再次面临类似的经济挑战和政策选择。在疫情冲击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美国需要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以控制通胀;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

中美之间的金融博弈也日益激烈。美国试图通过极限征税等手段改变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状态,同时加强对加拿大等国的贸易主张和资源争夺。这些举措背后,反映出美国在解决特里芬难题(即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所需的贸易逆差与作为工业国所需的贸易顺差之间的矛盾)上的困境。

中国也在这场博弈中面临着自己的挑战。外贸顺差带来的美元回流问题、股市波动以及资金流向等问题都需要谨慎应对。此外,中美两国在金融市场上的控盘能力也成为竞争的关键。例如,美国股市的市值已经达到GDP的数倍之多,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控盘能力。

综上所述,美联储的缩表行动及其背后的经济理论与现实操作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金融博弈更是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未来,双方如何平衡各自利益、应对共同挑战,将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