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成功量产 4 纳米芯片的消息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一进展不仅标志着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的重大突破,也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据环球网综合报道,台积电日本首座晶圆厂已于 2024 年年底开始量产,如今美国厂也正式投产。台湾《联合报》报道显示,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向英国路透社透露,最近几周,台积电已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厂为美国客户生产先进的 4 纳米芯片。她强调,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由美国劳工在本土制造出与台湾地区良率和质量媲美的先进 4 纳米芯片。
台积电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量产 4 纳米芯片的举动,是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路透社报道,台积电去年 4 月决定将原计划投资额增加 250 亿美元,总投资达 650 亿美元,并计划在 2030 年前于亚利桑那州兴建第三座晶圆厂。去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敲定 66 亿美元补贴,资助台积电美国分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生产芯片。雷蒙多曾表示,希望到 2030 年,美国能生产全球两成先进芯片,而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厂投产前,美国的占比为零。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来看,这一事件影响深远。过去,美国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方面有所滑坡,如今台积电的量产使美国在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除美国外,三星是能进行先进制程芯片制造的企业之一,而在世界半导体工厂排名中,中国的中芯国际也占据重要位置。这表明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激烈,各方都在努力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产能。
台积电的这一做法,也凸显出其 “去台湾化” 倾向,彻底站在美国阵营,助力美国先进芯片制造回流。有分析指出,若美国本土无法生产 4 纳米等先进制程芯片,情况将变得复杂。在中美芯片竞争中,不能仅看到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要意识到美国自身也面临时间压力。中国何时突破卡脖子技术,与美国何时拥有先进制程生产能力,处于同一竞争时间表。
在军事冲突背景下,台湾地区的芯片供应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台海局势紧张,台湾地区的芯片可能无法流出,届时美国本土也可能面临先进制程芯片短缺的问题。此外,韩国三星所处的朝鲜半岛在亚洲冲突中也易受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尽管 4 纳米并非最先进制程,但对中国而言已足够先进。目前,中国通过套刻和封装改善等技术手段,已能实现部分 5 纳米性能和 7 纳米功能。不过,台积电在美生产 4 纳米芯片后,相关配套封装等工作仍需推进,双方在半导体技术发展上处于激烈的赛跑状态。
在这场竞争中,信心至关重要。美国为吸引台积电投资,给予巨额补贴,中国相关厂商也需更多支持。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主要在工艺生产环节,而非芯片设计。例如华为海思等企业,在芯片设计上与全球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但代工环节存在不足。因此,抓住制造环节这一短板,发展硬科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关键。
对于台积电的 “去台湾化” 或 “美国化”,各方应充分认识其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走向,也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格局的持续演变,相关各方需密切关注动态,积极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