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质一种养法,对症方能见效!

若菱评健康 2024-05-23 09:13:29

医家常说:“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

大千世界,人各百态。每个人都秉承了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加之后天衣食住行的不断影响,使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那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

中医体质学说将人群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痰湿质九种。

日常的身体调养,我们可依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得以发挥最大效果。

由于篇幅关系,这一篇我们就主要针对大家比较熟知,也比较常见的——

气虚、阳虚、痰湿、血瘀,这4大体质,来聊一聊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对症调养~

01 | 易感冒--气虚质

如果你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明明没有哮喘,但爬三五层楼就开始气虚气喘;平时总觉得浑身疲乏无力,并且耐力很差;老是容易出汗感冒...那多半就是「气虚体质」了。

总体特征:形体消瘦或虚胖,肌肉松软,脸色萎黄或淡白,平素语音低弱,疲乏无力,消化无力、易腹胀,抵抗力差,易患感冒,易出虚汗。

因为气对体内水液代谢有推动作用,因而气虚会导致水湿、痰湿等问题。

温补清单:这类人群以补气为主,宜吃性质平和「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药、南瓜、大枣、香菇、鸡肉、鲢鱼、鸽子等。

艾灸调养:气虚体质的人,可常按揉/艾灸,涌泉、足三里、关元等穴,可激发人体正气。

提醒:气虚的人,在生活中应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尤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更伤正气。

02 | 喜暖怕冷--阳虚质

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不但冬天怕冷,夏天同样怕冷,在空调房里别人只觉凉快时,他却觉得冷,时间稍长就手脚冰凉。

如果出现,全身性怕冷,背部、腰部、腹部和膝盖尤其怕冷,时间持续一年以上且长期存在,则有可能是「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体型白胖,面色苍白,肌肉松软不实,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四肢发懒,精神涣散,小便清长,易感寒症。

温补清单:这类人群以温阳补气为主,宜吃「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桂圆、茴香、香菜、生姜、牛羊肉、枸杞、板栗等。

艾灸调养:阳虚体质的人,可常按揉/艾灸,大椎、命门、肾腧、神阙等穴,可益气壮阳、强肾固本、温补元阳。

提醒:阳虚的人,其实情绪是容易低落一点的,阳气不够旺,就条达不了。所以,我们鼓励阳虚的人,平日里不要多想多虑,该放空时候就放空。

多出去看看有活力的事情,多到阳光下走走,多晒晒太阳(特别是多晒百会穴)。秋冬注意保暖,尤其腹、颈肩背、腰膝部等部位。

03 | 体型肥胖--痰湿质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清晨醒来,总觉得舌苔厚腻;平日里双腿沉重,浑身虚乏无力……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你很可能就是「痰湿体质」了。

中医认为“痰湿”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因素,还可以与血瘀相结合,引发各种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痰湿质是最应该尽早干预调治的体质之一。

总体特征:体型虚胖,腹部肥满,易脱发,头皮油腻瘙痒,面部黏腻多汗,口中黏腻、痰较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

温补清单:此类人群应以化痰祛湿为主,宜多食「健脾利湿」的食物。如海带、冬瓜、白萝卜、茼蒿、赤小豆、薏苡仁、茯苓、荷叶等。

艾灸调养:痰湿体质的人,可常按揉/艾灸,中皖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阴陵泉穴,可起到化痰祛湿,健运脾胃的作用。

提醒:痰湿体质本身湿邪内蕴,最怕潮湿环境,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侵袭,在湿冷气候条件下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居住环境宜温暖干燥。

04 | 皮肤晦暗--血瘀质

大家会不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时候身体稍微磕碰一下,皮肤就会出现淤青,甚至有些人突然发现皮肤有紫色的淤青,但仔细想想也没撞到什么东西。

这些细微症状看似无关紧要,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血瘀体质」的表现,且血瘀体质多出现在两类人群中——女性和老年人。

总体特征:面色口唇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长期有黑眼圈和褐斑,易烦躁、健忘,身体无故疼痛,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

温补清单:此类人群以活血化瘀为主,宜多吃「补气补血、养血活血」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玫瑰花、陈皮、黑豆、黑木耳、洋葱、香菇、红糖、黄酒等。

艾灸调养:血瘀体质的人,可常按揉/艾灸,肝俞、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可起到理气化滞、活血化瘀的作用。

提醒:血瘀体质的人常有心烦,急躁,健忘等,情绪抑郁会导致气滞气郁,加重血瘀。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阔达。

此外,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血瘀体质的人不耐风寒之邪,天冷降温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每种体质无论治病还是养生

都存在差异

即便调养的大方向相通

但在细微之处,仍各不相同

而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找到最为合适的养生方式

特别注意:

一个人往往不只有一种中医体质,而是好几种体质混杂着。

同时,一个人的中医体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的中医体质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

想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

然后才是去调理、去改变

显然,这才是拥有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1 阅读:34

若菱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