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报道,武直10进行了紧急降落民船的模拟训练,所降落的民船疑似进行了改装,我军有望通过对福建沿海2000多艘海船的征用和改装,建立分布式海上补给、维护、部署网络。
(武直10模拟降落民船)
直10上货船有现实意义
由于具备在树梢高度悬停的特点,武装直升机能够伴随掩护装甲部队,这是察打一体无人机无法做到的,因而武直10在台海作战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但武直10作为一款中型武直,实际作战半径不到300公里,无法覆盖整个台海地区,可我国现阶段又不具备实用的直升机空中加油能力,因此,需要能对武直进行油料补给的海上平台,且武直10一旦被击伤或出现故障,也需要相应的海上平台进行紧急维护。
(武直10作战半径有限)
为此,我国通过改装4万吨级的"泛舟8"自航式半潜船,发展了一种大型海上中继平台,以便对武装直升机进行紧急补给和维护,其甲板非常宽阔,可同时支持起降8架武直10。虽然这种中继平台具备甲板面积大,适航性强,可快速转运的优点,但毕竟数量有限,且目标特征太过明显,易受攻击,却又没什么防御能力,因此,无法彻底解决武直10的紧急补给和维护问题。
(改装后的"泛舟8"海上中继平台可搭载8架武直10)
民船装军用直升机有先例
在这种情况下,征集民船充当临时“海上中继平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民船装军用直升机早有先例,在马岛战争前夕,英国只用9天就对"大西洋运输者"号货轮进行了紧急改装,在加装飞行平台后,可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和直升机各14架,几乎达到了中型航母的水平。
但我军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英国距离马岛万里之遥,而台湾近在咫尺,因此,我国需要改装的并非"大西洋运输者"号那样的大型民船,而是中小民船。我国沿海民船数量十分庞大,光是福建全省的海洋货运船舶数量在2023年底就有2084艘,将它们发动起来,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
("大西洋运输者"号可搭载多种机型)
中小民船的改装成本更低,战时通过征用或临时改装可快速形成分布式海上保障网络,不仅能实现武直的紧急补给和维修,还能做到快速隐蔽部署,在两栖登陆作战中为装甲部队提供出其不意的火力支援,也能发挥空中突击的效果。
直升机上货船有难度
但直升机要在中小货轮上降落,难度更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民船空间狭小,且由于排水量小,适航性差,船体晃动严重,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尤其如此。
二,强度不足。民船的设计更注重经济性,其结构强度只需满足一般海况的航行要求即可,而中小民船舱室布局和系统配置简单,结构强度更低,其船体钢材屈服强度通常不超过250MPa。
三,船电设备差。中小民船主要用于短途运输,相比用于长途运输或特殊货物运输的大型民船,在通信、导航等船电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
总之,武直10模拟降落民船表明,我国对发动民船作为武装直升机的补给、维护、部署平台非常重视,相关的改装工作可能已经开始,但直升机在中小民船上降落的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充分的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