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调脾,三招足矣!解郁排浊,利水渗湿,应对脂肪肝
肝病初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让很多人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当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诱发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如果再继续发展,一般就是肝硬化。
生活条件变好,结果脂肪肝却基本成了现代人的通病。现代医学所说的脂肪肝,中医是没有的,就像眼睛干涩,中医养肝,西医滴眼药水,是一个道理。
古代中医认为,脂肪肝与三个脏腑有关,分别是肝,脾,肾。
第一,肝脏,肝主疏泄,可以简单看成一个调度员,让气血循环有序,畅行于血管,所以脂肪肝的第一步就是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代谢出问题,生痰生湿、生淤,最后痰浊瘀阻,难以排泄。于是堆积在肝脏,出现所谓的脂肪肝。
其次是脾,见肝病者,知肝传脾,脾还是水谷精微运化之所,容易生湿、生痰,当运化水液不利之后,还会淤堵中焦,出现脾胃虚寒等问题,像是食欲不振,腹胀,肚子疼痛,腹泻等问题,加上肝气郁结,恒犯脾土,导致脾土更加壅塞,湿久成痰,痰阻气机,又会导致肝疏泄不畅,恶性循环。
最后是肾,《黄帝内经》中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气充盈,水液的代谢就正常,同时膀胱固摄有力,二便也正常,这主要源于肾阳对水液的气化与蒸腾作用,清者自用,浊者排出。如果肾气不足,水液堆积,就会通过三焦水道,瘀滞于肝,所以化解脂肪肝,要从健脾、疏肝解郁、调肾补阳着手。
还能应对一些中度脂肪肝患者,比如,恶心呕吐、胸腹胀满、食欲不振、头晕目眩,两胁胀痛,肢体困重,精神疲惫等问题。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辨证用药,才能效果最佳,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