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淹没,心智逐渐麻木,很少有人再愿意沉下心来看一本好书。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创办这个专栏的原因。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文字传播正向积极的内容,哪怕这些文字只是在很小的一部人心里种下种子,终有一天也会发芽。
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了凡四训》。
2024年,我偶然间遇到了这本书,从此便成为了我的床头读物。
书本已被翻得破旧不堪,但我仍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笔记写了又写。

这是一本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书,曾国藩也曾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书单,足见他对这本书的高度认可。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一部劝善书籍,它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命运可改”为核心,从“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方面,教导我们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转变与升华。
立命之学
这是《了凡四训》的核心思想之一,他说“命由己作,福自己求”。
袁了凡先生早年曾被孔先生算定命数且屡屡应验,于是便随波逐流,消极待命。
在遇到云谷禅师后,他得知命运是可以靠自身努力去改变的。
他意识到,只有凡夫俗子才会被算定命数,自己过去被命运束缚,是因为当时的自己并不明白人原来是可以通过修行改变命运的。
从此,他开始积极修身正己,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科举中第、得子等事情都与孔先生所算的不同。
这让他开始明白,命运并非固定不变,人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正确的观念去重塑自己的。
改过之法
书中强调,改过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前提。
要改过,就要有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
发耻心,是要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如同“恶疮”,以圣贤为榜样,知耻而后勇;
发畏心,是要敬畏天地、鬼神、因果报应,明白过错会带来严重后果;
发勇心,就是要有勇气面对和改正过错,不拖延、不逃避。
同时,改过的方法分为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三个层次。
事上改是强行克制,比如因怒而止怒;理上改是明白道理后自觉改正,比如明白发怒有害而不再发怒;心上改则是从根本上消除过错的念头,达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这是最为彻底的改过方式。
积善之方
书中袁了凡先生列举了他所遇到的诸多积善之人及其事迹。
如救蚁中状元之选、施粥得子等,阐述了积善的不同方式及效果。
书中还将善分为真善与假善、端善与曲善、阴善与阳善、是善与非善、偏善与正善、半善与满善等类别,教导我们要明辨善恶,做到真善、正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书中提倡修身正己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累功德。
谦德之效
书中阐述了谦德,指的是一个人要有谦虚通达之心,不可自视甚高,不可傲慢无礼。
他分享了多位因谦虚而获福的例子,如张畏岩参加科考,起初自恃才高,落榜后经老僧教导,认识到自身傲慢的问题,从此谦虚待人,后来终于考中。
这表明谦虚能让人保持清醒,不断进步,从而感召好运。
反之,骄傲自满会使人停滞不前,招致灾祸。

《了凡四训》不仅仅是一本教导人们如何改命的书,更是一本让我们学会如何修身正己的经典之作。
书中还有一句经典名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提醒我们放下过去,从当下开始,以全新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或许正是我们在迷茫时所需要的。
希望这本书也能给你带来启发。
感谢阅读,文末点赞转发,愿你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