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过天津亩产12万斤水稻吗?当事人说:纯是胡扯

历史客栈 2024-11-13 11:01:24

不少媒体都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到天津新立村视察亩产12万斤(也有说10万斤)的稻田。

毛主席不相信能有这么高的产量,对一位当地领导说:“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是放大炮。”

当时,还有五个女孩子站在稻秧上玩耍,毛主席对她们说:“娃娃,下来吧,站得越高,跌得越重。”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呢?《天津日报》记者王道生曾经专门采访过一位当事人,就是当年陪同毛主席视察的天津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孟繁兴。

据孟繁兴回忆说,当年毛主席来新立村时,一起来的还有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天津市长李耕涛、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摄影记者侯波等等,共有10几个人。

到了稻田后,毛主席问孟繁兴一亩地能产多少斤水稻,孟繁兴说一千多斤,毛主席点头说,不错,不错。

然后,大家又去了更高产的实验田。

这个实验田本来是孟繁兴亲自抓的,按照他的计划,如果全力以赴的话,估计能达到亩产3千斤,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了,但是,区里的领导说,3千斤太少了,南方都已经达到亩产4万斤了。

孟繁兴都傻了,亩产4万斤?就是打死也产不出来啊!

但是,区领导对他说,要是你做不到,就换别人来做。

没想到,等毛主席来视察的时候,区领导直接汇报说,这块实验田能达到亩产5万斤,又多了1万斤!

当然,区领导也没有说一定能完成这个目标,只是说正在试验。

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根本没有什么“亩产12万斤”、“亩产10万斤”的事。

而且,孟繁兴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就是下面这张,说:“当时地里的稻秧才这么高,还没秀穗呢,怎么可能上报亩产12万斤?毛主席怎么可能看见小孩站在稻秧上?纯是胡扯!”

孟繁兴说那块实验田最多能达到亩产3千斤,涨到5万斤是区里的领导说的,那么,区领导又是怎么回事呢?他真的相信吗?

当时的区委书记叫曾国栋,他后来回忆说,1958年初,天津市里的领导召集大家开会,说专家已经研究过了,一亩水稻最多能达到5万斤的产量,我们也要在各个区搞几个实验田,争取能达到这个目标。

曾国栋负责的东郊区,就把实验田选在了孟繁兴那里,由区长张福安挂帅。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按照正常来说,一亩稻田是打死也不可能产出5万斤水稻的,那怎么办呢?区里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别的稻田里的稻秧移植过来。

孟繁兴不同意这个办法,张福安就把他撤了,换上了另一个人。

(图:左一为曾国栋,左二为孟繁兴)

但是,半个月后,移植过来的稻秧都烂掉了,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曾国栋也认为这个办法不可行,就停掉了。

没想到,市里的领导不干了,批评曾国栋说:“六六六粉(农药)还试验666次才成功,你试验两次就下马,不行,还得接着搞!上面的领导马上就要来参观了,你们一定不能出岔子!”

曾国栋没办法,只好继续用移植的办法,好歹把这一关蒙混过去。

接下来,就是刚才说过的事了,当毛主席来参观实验田时,张福安说这里的水稻能达到亩产5万斤,但毛主席不相信,笑着说:“你要搞到5万斤的十分之一,也是世界上的奇迹。”

那么,后来的“亩产12万斤”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曾国栋回忆,快到收割水稻的时候,湖北麻城又放了颗“卫星”,说早稻亩产达到了7万斤,天津市里的领导就要求新立村的实验田,必须要超过这个数。

怎么办呢?曾国栋和张福安就想了个办法:在打谷机里提前倒进去一麻袋稻谷,等收割的时候,就把这一麻袋稻谷一起算进去。

不过,对一亩地来说,这一麻袋稻谷还是杯水车薪,曾国栋就又想了个办法:只收割一平方米,这样一来,这一麻袋稻谷就足够了。

就这样,到了收割那天,当着众人的面,打谷机收割了一平方米水稻,再根据出来的稻谷产量,折算出了一亩地能产12.4万斤稻谷!

这就是“亩产12万斤”的由来。

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还特地发表了一条新闻:“毛主席视察地的东郊区新立村人民公社水稻试验田获得高额丰收。这个社的一亩零四厘计划亩产十万斤的试验田,从9日28日到昨日,已经收割完了一亩二厘五。经严格的丈量、过磅和验收,共收获干谷十二万七千四百多斤,计核亩产十二万四千三百二十九斤半。”

(参考资料:《天津日报》《文史博览》)

2 阅读: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