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星——国产盾舰的核心,实现了对伯克级宙斯盾的超越

军武跨经纬 2024-04-07 13:58:34

2003年之后,军迷惊喜地发现,江南厂下水了一艘具有四面相控阵天线的军舰,后来得知它是国产第一型盾舰,具有搜索、锁定、指挥、攻击来袭目标的能力。

国产装备346海之星的第一型盾舰——兰州舰

346——海之星相控阵天线的T/R模块清晰可见

美国的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的先进深深地刺激了中国海军

1991年1月,美国正式打响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沙漠风暴”行动。而当年服役的“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的相控阵天线和垂发系统,是世界上首款应用宙斯盾系统的先进驱逐舰。

该级舰以宙斯盾战斗系统SPY-1D被动相控阵(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结合MK-41垂直发射系统,将舰队防空视为主要作战任务,是世界上最先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伯克级掀起了世界防空驱逐舰发展的新篇章,尔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锐防空驱逐舰无一例外都借鉴了伯克级的设计思想。

同时伯克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融合新兴技术,伯克级分为Flight Ⅰ/ⅠA(21艘)、Flight Ⅱ(7艘)、Flight ⅡA(40艘)等多种构型,现役共计68艘,仍在建造,使得伯克级成为世界上最新锐、最先进、战斗力最为全面的驱逐舰,也是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现役驱逐舰。

防空反导是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最大骄傲

而中国海军直到1991年,仅仅有二十几艘以反舰为主的051型驱逐舰,但这种驱逐舰的防空能力堪称孱弱,适应不了现代海战以防空反导为主的作战模式,跟美国已服役的伯克级驱逐舰相比,更是落后了三十年以上。

051型驱逐舰尽管反舰能力出众,但是防空能力和世界同期水平要落后三十年以上

而我国的华东某电子研究所在相控阵雷达方面研究较早,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在我国海军盾舰招标中,一举击败竞争对手,获得我国首艘相控阵雷达驱逐舰的建造合同。

相控阵雷达的基本介绍

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天线阵面设计: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由大量的天线单元组成,需要考虑天线单元的形状、尺寸、排列方式等因素,以实现良好的波束形成和扫描性能。

2. 波束形成算法:波束形成是相控阵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设计高效的波束形成算法,以实现对不同方向的波束控制和优化。

3. 信号处理:相控阵雷达接收到的信号非常复杂,需要进行高速、实时的信号处理,以提取目标信息并抑制干扰。

4. 收发组件:相控阵雷达的收发组件需要具备高功率、高效率、低噪声等特性,同时要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

5. 系统集成与校准:相控阵雷达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需要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校准,以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整体性能。

6. 散热问题:相控阵雷达的功率较大,发热严重,需要解决好散热问题,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工作。

7. 成本控制: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和生产成本较高,需要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华东某研究所在上述相控阵雷达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不断完善,以实现雷达的高性能和可靠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控阵雷达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后发优势有助于中国“海之星”相控阵雷达性能超越美国宙斯盾

1984年,与西方关系较为密切时,我海军军官和舰船研发设计人员与美方有良好的军事技术交流途径,因此获得了有关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以及“宙斯盾”系统的基本情况,令我方人员深感震惊,实际上是新一代军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

​据美方介绍,“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的“宙斯盾”系统,一个波次可以跟踪500个目标,在数秒钟内对最有威胁的136个目标发动拦截。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此时已设计定型尚未开建服役)上的“宙斯盾”系统,可以一次跟踪350个目标,一个波次能拦截最有威胁的106个目标。

​据此推测,具备后发优势领先美国“宙斯盾”系统整整一代的我海军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上装备的346A型“海之星”雷达,一次跟踪的目标绝对不会低于“阿里·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数量,甚至超过500个最有威胁的目标,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0 阅读:1

军武跨经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