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日军能够快速攻占南京,为何却始终打不进重庆?其实原因很简单,蒋介石“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成功了。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而日本人也确实有狂妄的资本。在飞机坦克大炮的加持下,几个月的时间里,北平、太原、石家庄、上海等大城市先后沦陷。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之后,立刻调集重兵,进攻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日军本以为南京是块难啃的骨头,结果呢,只用了十多天就拿下来了。首都丢的这么快,不仅是中国,就连日本都有点懵了。
首都被占了,那不就约等于亡国了吗。 就在日军高兴的以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真的实现了的时候。
没想到蒋介石跑到了武汉,一面筹备临时政府,一面高呼要抗战到底。日军一看蒋介石不投降,没办法,只能继续向西打,占领了武汉。可转头一看,蒋介石又跑到了重庆,表示要继续跟日本人死磕。
按照日本最初那个速战速决的方针,下一步肯定是要像南京、武汉那样,把重庆也攻占了。然而,日军高层却在这时候发现,仗已经打不动了。
原来,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在中国的战线日益拉长,后勤补给压力骤增。打仗嘛,说白了就是拼后勤。
当日军打到武汉的时候,他们的补给线已经拉得很长了,这样一来就变得特别脆弱。不管是国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地方上的武装,甚至一些土匪,都盯上了日军的物资。后勤跟不上,前线的日军再能打,也是白搭。
而且中国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平时看着像一盘散沙,军阀混战不止,结果外敌一入侵,却异常的团结,这是日军万万没有料到的。之前还想着各个击破,谁曾想竟拧成一股绳了。
在此情况下,日军不得不放缓进攻速度,进入与中国军队相持阶段,蒋介石的空间换时间策略,初步有了成效。
而且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的峡谷之中,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从水路进攻,日军的舰艇需要逆流而上,在狭窄的江面上,易遭到两岸中国军队的攻击。从陆路进攻,周边的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日军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和推进,如果强攻,恐怕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例如在1943年,日军以重兵进攻号称重庆第一门户的石牌,结果遭到国军英勇反击,损失惨重,只能被迫撤退。
面对不利局面,日军开始调整对华战略,大力开展政治诱降,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妄图引诱蒋介石投降。
起初,蒋介石确实动摇了,但到了重庆后,却一下来了底气。甚至敢公开扬言,即使我们丢失了中国18个省中的15个,只要四川和云贵还在我们的控制下,我们也可以收复全部土地。
蒋介石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当时四川是中国抗战的最后希望,四川盆地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同时又有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加上足够的人口和完备的城市体系,只要四川尚在,中国抗战就可以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和疲惫敌人,和日军进行持久战。
而日军呢,见蒋介石死活不投降,便下定决心占领重庆,一举灭亡中国。当时进攻重庆的路线只有两条,第一条是经过关中,由西安、汉中进入四川,第二条是由武汉沿长江逆流而上。
对于这两条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更倾向于走第一条路。冈村宁次是一个中国通,前前后后在中国待了很多年,因此日军最高参谋部经过讨论后,决定听从冈村宁次的建议,制定并实施对西安和四川的作战方案,代号“五号作战”。
他们计划在1942年9月,以5个师团的兵力突破黄河天险。消灭在关中的中国军队,攻占西安和宝鸡,这样就可以取得北方进攻四川平原的跳板。
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进攻四川的作战,以8个师团的兵力,从西安方向进攻成都平原,后以3个师团进攻重庆,彻底占领四川,结束侵华战争。
不过这个计划并没有真正的实施,因为蒋介石的空间换时间策略,再次赌赢了。
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打的并不顺利,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先后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的胜利,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局面,日军被迫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支援,导致“五号作战”只能不了了之,因此重庆得以保全。
打仗最怕的是中国通,拿给狗日的吃穿。到头来反咬一口,成了他的奴隶
如果没有那个汪精卫伪政府,还有那200多万的伪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能提前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