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史上“破坏性”的四位书家:
颜真卿、徐渭、林散之、王冬龄
文/张公者
谈王冬龄先生的书法创作,有一个问题会先触及到:书法的属性,书法在今天以什么“身份”呈现与存在。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书者,如也”。“如”释为“从随也”。“书”释为“著也”。由此可知,“书”在许慎生活的东汉初年,乃是附着在简帛之上者,为实用之用。而东汉末年的蔡邕说:“书者,散也”。散也,抒情也。南朝袁昂评王羲之书法时说:“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至清代刘熙载则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的“如也”与许慎的“如也”是不同的。
书法从“实用”到“任情”再到“学问、人格”,是东汉至清代书法本体的发展脉络。
到了21世纪,书法的实用几乎为零,书法在今天是以艺术的身份存在的。
今天书法界强调“术”的成份多,提倡“艺”的方面少。强调“术 ”者,常常认为是强调书法的文化属性。书法之“术”当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最初始的部分。而“艺”是文化的高级部分。
王冬龄老师的书法强调“艺”。王老师这种对艺的强调是基于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的强调,王老师在“术”上下过大功夫,所以他的强调会令我们思考与信服。
我没有想好如何定论王老师的“乱书”,但是王冬龄的“乱书”给我们思考:书法未来的可能性、古老艺术在当代的存在方式。
书史上有四位具有“破坏性”的书家:颜真卿 、徐渭 、林散之 、王冬龄。
我说的“破坏性”是指自东晋以来的王羲之书法传统。颜真卿真书的“钩”“捺”法,改变了王羲之以来的写法;徐渭在笔法上、主要是章法上突破了前人;林散之的笔法更是打破“用笔千古不易”的理念,而我们不但接受了且生敬意。王冬龄在笔法、章法皆打破前人模式。
颜、徐、林三位破而能合,故能立,从而载入书史。王冬龄先生书法已呈破势,正在合,但是王冬龄的“合”还没有达到前三位“合”的程度,我想,王老师一定是做过思考且付诸实践的。
破而合,合则立。
2024年10月26日
(根据作者在“津门问道
——王冬龄书法艺术展”研讨会发言整理)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