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咱们国家接到了英国国防部参谋长卡梅伦的邀请,说要来访问。于是,咱们就派了杨勇上将带领的一队军事代表去英国回访。没想到英国表面上对中国代表团挺客气,背后却想给中国来个突然袭击,暗中使绊子。晚宴时,英国人居然在蛋糕上插上了青天白日旗,摆明了是想找杨勇和中方代表团的茬,故意“秀肌肉”。看到这种情况,他非但没慌,反而很巧妙地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那么,杨勇将军具体是怎么行动的呢?从1926年加入劳动童子军后,他在不同时期都建立了许多了不起的战功,当然也因此受了不少伤。1933年9月29日,杨勇他们所在的红三军团收到了上面的命令,得赶紧回到江西黎川县去,拦住想要往南进攻的敌人。那时候,蒋介石听说中央苏区的东北边防守力量不强,就觉得有机可乘,于是急不可耐地对我军发动了第五次大“围攻”。
黎川这个地方位置很关键,它连接着中央和闽浙赣的根据地,因此敌人首先选择攻打这里。事情来得太急,28号那天黎川被敌人占领了。为了重新夺回黎川,并且不让更多地方丢掉,组织上就让彭老总带着东方军赶紧回江西帮忙。这支队伍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没想到在洵口和飞鸢附近撞上了敌人的军队。红三军团在洵口和敌人打了一场硬仗,杨勇带着战士们奋勇当先,冲在最前头。
打着打着,他突然觉得头顶一阵剧痛,然后血就从头上流了下来,一下子满脸都是血。就在一颗子弹向他飞来的时候,幸好只是从他的头皮边上擦了过去。杨勇没有因为这样就离开战场去治病,他选择继续战斗,和敌人近身搏斗。虽然战争结束后,他拿到了三等奖的红星奖章,但头上也因此留下了伤疤。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就算受了伤没法开口,也坚持用手中的纸和笔给战士们指挥作战,怎么写就怎么打,有一次还因为流血太多,直接晕倒了。
1938年9月,杨勇接到命令,带着686团的士兵藏在汾离公路东边,等着打日军第108旅团的埋伏,目的是阻止他们给到处“扫荡”的日军送补给。任务很重,必须得成功,一点错都不能出。在开战之前,他好好研究了周围的地形,想了好久才定下了打仗的方案,布置好了埋伏。当看到二十多辆日本军车开进包围圈,他立刻命令开枪攻击。在杨勇的带领下,200多个日本鬼子不到一小时就被全部消灭,剩下的敌人吓得赶紧逃跑。真没想到,这场战斗把108旅团给吓得不轻,他们一时间都不敢再派人去送物资了。可前线的日军物资缺得厉害,他们想了想,决定派一辆车先去侦察一下,瞧瞧我军是不是已经走了。这辆车一路上都没遇到什么阻碍,于是他们放下了心来,接着又派了10辆车去前线。
大家都没想到,这其实是杨勇使出的“诱敌深入”计策。一看日军真的中计了,他立马带着战士们又一次埋伏起来,一下子就把敌人全歼灭了,还缴获了好多东西。日军换了主意,朝着汾阳那边逃跑,他带着队伍去拦截。他把敌人的心思摸得透透的,料到他们会在觉得最保险的地方卸下防备,于是带着队伍悄悄埋伏在那里。士兵们拼命打仗,加上杨勇指挥得好,成功打败了大部分敌人,连他们的旅团长山口少将也被抓了,日军的西进计划就这样被打破了。不管是打日本鬼子那会儿,还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时候,他都带着队伍狠狠打击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他以前都是在战场上拼杀,很少涉足外交方面的事情,但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就会认真去学习相关的本事,跟其他国家聊起军事合作来。
1979年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和美国正式成了外交伙伴,这样一来,跟西方国家的关系就有了新的进展,中国和英国之间的来往也慢慢多了起来。三月下旬,英国那边接到中国的邀请,就派了港督麦理浩跑到北京,和邓小平先生他们见了面,想摸摸中国对香港问题是怎么想的,还趁机想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邓公立场坚定,寸步不让,这让英方很是不高兴。没过多久,卡梅尔就向中国发出了访问英国的邀请,而我们这边呢,决定派杨勇带着军事代表团去英国走一趟。
那年7月,中国团队启程了,飞了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英国。英国很是热忱,拿出了好多精彩的东西给大家看。杨勇一行人,在英国高官的带领下,逛了逛他们的指挥中心、情报防御中心等地方,还特地去了他们以前特别得意的海军基地等一些重要场所,亲眼看到了好多尖端的高科技武器。这一路走来,他感想不少,觉得中国和英国在军事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
英国人为了让中方人员亲眼见证鹞式飞机的性能,特地安排了一场试飞活动。杨勇心里明镜似的,他们那点小九九,无非是想把装备卖给我们。不过呢,他们的任务清单上可没写着跟英国做军火生意这一条。因此,他建议拒绝英国那边,不买他们的鹞式战机。要说一下的是,他和代表团一到英国没多久,英国人就想让中国人难堪。还好他沉着冷静地把事情摆平了。
因为这个,他做了一个动作,就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根据外交上的规矩,中方代表团一到英国的那天晚上,英国方面会举办晚宴来欢迎他们。英国人抓住这个机会,在晚宴上做了些小动作。那天晚上,杨勇他们几个准时到了饭店。英国人瞧见有人来了,满脸笑意地赶紧请他们坐下。他们没坐下,而且好多人的脸色都变得挺严肃,甚至带着怒气,一下子氛围就变得紧张起来。
桌子上放了个大蛋糕,做得特别漂亮,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一眼看去就想吃。更吸引人注意的是,蛋糕正中间插了一面青天白日旗。英国人肯定能分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他们故意想让代表团出丑而已。他们热情地邀请着,要是杨勇他们不坐下,就显得不太礼貌,也不符合咱们大国的形象。毕竟,代表团的一行一动,那可都是代表着中国呢。一方面关乎立场,杨勇他们可是代表着咱们中国,英方那边搞个地方政党的旗帜来算哪门子事儿呢?
从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就是中国唯一被承认的政府。国民党的旗帜只代表中国台湾,根本没法代表全中国。当中英两国要建交的时候,前提是英国得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如今英国人的这种做法,明显是想拿台湾问题来挑衅中国,顺便给代表团难看。
在场的那些西方人就喜欢凑热闹,巴不得“中方代表团”出点洋相,好等着看热闹呢。这些代表大多身经百战,英国人的蛮横举动惹恼了他们,主权的事儿,他们绝不会让步。就算在英国人的地界上,他们也毫不胆怯。大家都盯着杨勇,看他怎么解决这事儿。代表团站着不坐,就是在默默表达对英方行为的不满。在这样重大的外交活动里,一不小心搞砸了,就可能会影响到中英两国的交情,搞不好还会变成国际大新闻。杨勇一声不吭,非常冷静地大步迈向餐桌,猛地一把从蛋糕上拽下青天白日旗,随手扔到地上,紧接着用脚狠狠踩住那面旗。他这么做意思很清楚,中国是一个大家庭,绝对不能容忍有人想把它“拆开”。
蛋糕上没了国民党的旗子,这样一来,英方的计划就泡汤了。他既把事情摆平了,又没和英方直接闹僵,真是挺有手段的。杨勇的聪明应对让中方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都很佩服他的脑子和反应速度。看到这种情况,英国人只好硬着头皮,假装什么都没看见,招呼他们坐下吃饭。
1978年,杨勇带领团队去南斯拉夫访问,但铁托觉得他只是个副总参谋长,“没那个分量”让自己亲自去见他。其实,他干的就是总参谋长的活儿。由于一些情况,总参谋长那个位子现在还没人呢。其他人心里很不舒服,觉得铁托的行为有点太过分了。杨勇显得十分从容,说他们此行是来南斯拉夫访问,并非专门来见铁托的。如果对方不愿意见他们,其实他也不想见铁托。
就说了几句话,他就让大家的心情都平静下来了。在去英国访问前,杨勇已经有了不少外交上的历练,能轻松处理各种状况。他这一辈子特别传奇,打仗时特别勇猛,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为国家建设立下了大功。从杨勇将军的故事里,我们能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那坚不可摧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高尚品质依然鼓舞着后代努力奋斗!舒云讲述的杨勇出访小故事[J].党史天地,2000年第3期: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