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电话铃声打破宁静,徐州地委书记胡宏接到一个让他心跳加速的通知:毛主席的专列要到徐州!这可不是普通的视察,这可是主席的“突击检查”啊!他会问些什么呢?会不会考倒自己?想到这儿,胡宏心里七上八下的。
说起来,主席视察,那可是出了名的“不按套路出牌”。他老人家深知,只有在没准备的情况下,才能看到一个地方的真实面貌。这次徐州之行,果然名副其实的“突袭”。火车站里,胡宏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主席的专列就到了。 第一次见面,主席开门见山,问起了徐州的耕地、人口、行政区划,这些可都是胡宏天天琢磨的事儿! 他对答如流,让主席频频点头。 更让人意外的是,主席突然来了个“知识问答”: “四”字底下加个“南”,念什么? 胡宏脱口而出“lán”,这个字,可真是让主席眼前一亮。 这可不是简单的字音,它背后是胡宏对苏南地区工作的了解,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 主席高兴地说:“有点文化!” 可不是嘛,这不仅是知识,更是经验和阅历的体现!
之后,主席又和胡宏聊起了徐州的农业,特别是水利问题。徐州地势低洼,水灾频发,这可是个大难题! 胡宏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县的情况,哪些地方容易受灾,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防护,他都说得头头是道。 主席听完,眉头紧锁,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动员群众,克服困难,把水利建设搞好。 不只水利,还有社会治安,主席也十分关心。 他强调徐州的战略地位,要维护稳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这次谈话,可真是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经验的交流。
一年后,主席再次来到徐州。这次,他更直接,在车厢门口等着胡宏。 这可是“老朋友”的待遇啊! 主席还记得胡宏是四川人,和朱德总司令是老乡! 这次,主席关注的重点是工业,特别是煤矿和铁矿。胡宏的回答,让主席很满意。 他们还聊起了徐州的交通和湖泊,从微山湖到南阳湖,主席对当地了如指掌。甚至还“逼”着胡宏一起吃了早饭,那份关心,真让人感动。
第三次视察,主席没见到胡宏,因为他被调到省里工作了。 可主席依然记得他,还特意跟许世友书记提起,夸赞胡宏是个懂农业的知识分子。 想想看,主席日理万机,却还记得一个地方的书记,这份重视,足以说明一切。 这不仅是领导对人才的认可,更是对胡宏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赞扬。 那些年,胡宏为徐州的发展付出了很多,也获得了应得的肯定。 他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