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武器。其中之一就是名为“古斯塔夫巨炮”的超大型铁道炮。尽管这款炮火力强大,却并未在苏联战场上发挥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庞然大物无法在苏联战场上施展拳脚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古斯塔夫巨炮。这款炮极为庞大,重达1350吨,需要通过铁道运输,并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来部署。然而,在苏联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实际情况要求更快速、更灵活的火炮。所以,古斯塔夫巨炮在苏联战场上的低效移动性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次,古斯塔夫巨炮的实际效用有限。虽然它具有很强的火力和远距离射程,但射击速度慢,弹药消耗大,而且需要大量的保护和维护。这使得它在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中难以发挥作用。
另外,这款庞大的火炮非常容易被发现和摧毁。由于古斯塔夫巨炮的庞大体积和缓慢移动速度,很容易被侦察到。苏联战场上的空中优势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苏联手中,部署这样的大型火炮面临很高的风险。
而且,古斯塔夫巨炮更适用于攻城战。它最初设计的目的是攻击钢筋混凝土碉堡和要塞等坚固目标。然而,在苏联战场上,德军面临的战斗形式更为多样,例如地域辽阔的机动战。在这种战斗环境中,大型火炮并不适用。
最后,战争资源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在战争进入后期。投入大量资源生产和部署这样昂贵且维护成本高的武器在战争中可能并不明智。德国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更高效、更实用的武器和战术上。
回顾这些原因,可以看出古斯塔夫巨炮虽然在火力和射程方面表现出色,但因为它在移动性、成本、易被发现和摧毁等方面的缺陷,使得这款庞大的火炮在苏联战场上并未发挥出重要作用。实际上,古斯塔夫巨炮仅在德国进攻法国的西线战场上进行过两次实战投入。
在苏联战场上,德军更倾向于使用更小型、更灵活、更经济的火炮和火箭发射器。例如,BM-13“加图沙”火箭发射器和88毫米高射炮在东线战场上就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古斯塔夫确实没去,但是他兄弟多拉巨炮快把苏联的塞瓦斯托布尔要塞轰成渣了。
塞瓦斯托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