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宗师朱屺瞻:19岁心脏病,27岁肺病,咯血30年,却活到105岁

建锋阅览过去 2024-11-07 01:57:29

抗日战争胜利后,86岁的齐白石受汪亚尘的邀请,坐飞机前往南京,参加全国美术会为他举办的画展。

参加画展还是其次,齐白石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去见20年素未谋面的“网友”。

他兴致极高地跟汪亚尘说,

“这次我要见三个朋友,一个是梅兰芳,我的学生;一个是符铁研,湖南老乡;还有一个是他,那可是我的‘第五知己’啊!”

而齐白石口中的“第五知己”,正是小他28岁的朱屺瞻。

两人能相识,算起来还是徐悲鸿牵的线。

1929年,朱屺瞻在全国美展上看到一幅山水画,被那独特的画风吸引。见落款“白石”,朱屺瞻一脸疑惑,在画坛上从没听说此人。

他一直记着这个人,直到有一次,去徐悲鸿的家里,又见他家墙上挂着的画,盖有“白石”的印章。

此章刚健粗犷、气满力雄,从布局、进刀都可见,刻章之人功力不浅,朱屺瞻一阵欣喜。

觉得此人也太厉害了,画好印章也好,朱屺瞻更加佩服这个叫“白石”的人了。

作为第一个提拔齐白石的人,徐悲鸿立即逮住机会,向朱屺瞻大力介绍齐白石,朱屺瞻对这位画家愈加感兴趣了。

此时的齐白石,在北平画坛上并不受待见。

有人说他的画就是厨房抹灰的布,齐白石挂在画店的画,润格一降再降,也没人买。

齐白石曾说:

“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的很。”

得知朱屺瞻对齐白石感兴趣,徐悲鸿提出可以代他向齐白石要一个印章,朱屺瞻连忙摆手拒绝。

徐悲鸿是齐白石的贵人,有提携之恩。若是徐悲鸿出面跟他讨印章,齐白石怕是万万不肯收钱。

朱屺瞻不想这样,无端给人家造成负担。

于是他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荣宝斋,通过他们去请齐白石治一方印章。

之后,朱屺瞻时不时就写信给齐白石,字里行间都是对齐白石的欣赏。

他不知道,自己释放的这一点点善意,给了齐白石多大的精神支撑。

齐白石先后给这位素未谋面的“粉丝”治印六十枚,朱屺瞻也会以画相赠。

收到画的齐白石,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推测朱屺瞻画时的心境,在上面题诗。

当朱屺瞻收到齐白石赠予的“第五知己”印章,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边款上刻着,“屺瞻仁兄最知予刻印,予曾自创知有恩印,先生不出白石知己第五人。”

不止齐白石,黄宾虹无意间也受到朱屺瞻的鼓舞。

一次去朋友家里,刚好赶上朋友正在大扫除。

看见朋友正准备把一幅画扔掉,朱屺瞻噌的一下就站起来,一把抢过来说,这么好的画怎么扔了?

(黄宾虹 湖山深邃)

朋友无语凝噎,这幅画是客人送的,他看不出有什么好的。但碍于该有的礼节,他还是把它收下了。

现在他也不理解,黑乎乎一团的画,朱屺瞻喜欢它什么?

不过,既然朱屺瞻喜欢,他便做个顺水人情,把画转送给了朱屺瞻。

朱屺瞻了解到,这画出自于一个叫黄宾虹的画家之手,后来朱屺瞻陆陆续续买了好几幅黄宾虹的画。

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每次客人来,面对客人的不解,朱屺瞻都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跟他们介绍,这些画好在哪里。

倘若他们早点认识,也许站在张大千、谢玉岑门口,看着上门求他们画的人一波又一波的黄宾虹,心里能少一点落寞孤寂。

我想,正是有朱屺瞻等知己的欣赏,黄宾虹直到临死前,还能有那么足的底气,说出那句:“五十年后有人懂我的画,你们看着吧。”

会时常对他人释放善意,给予小鼓励,不全因为他们是阳光的人,也有可能他们曾从风暴中走来,明白走到阳光底下有多么不易。

朱屺瞻的一生,不比齐白石、黄宾虹容易,他几次险些丧命。

从小就体弱多病,跟死神交手过几次,每次朱屺瞻都是险胜。

(朱屺瞻8岁)

8岁试制的土雷突然爆炸,朱屺瞻差点当场被炸死;

19岁心脏病突发,好在发作时有人在身边,抢救及时;

27岁患肺病,一直到60多岁还在咯血。

不是命运高看他一眼,放他一马,是朱屺瞻太会苦中作乐了,命运根本拿他没办法。

每次遭遇不幸,朱屺瞻都会更加拼命画画。

按他的话来说,如果阎王来收尸,看见他没事人似的在画画,一定会以为自己走错门了。

抗战爆发,浏河老宅被日军焚毁,新宅全是弹洞。

朱屺瞻就把日寇炸弹坑挖为铁卵池,池边土坡上种梅花,并题居室曰“梅花草堂”,自诩“梅花草堂主人”。

颇有一种,他们朝我扔泥土,我拿泥土种荷花的乐观。

齐白石、黄宾虹、王一亭、吴湖帆、潘天寿、沈尹默等都是梅花草堂的常客。

后来,梅花草堂在日军炮火中毁于一旦,朱屺瞻也没有崩溃,反而很平淡地接受了这一切。

那场针对所有人的狂风暴雨,卷走了朱屺瞻打拼了几十年的家业,字画和收藏的名人书画全被没收,一家人被赶到狭窄的“过街楼”。

每天,一家六口人只能吃1毛钱的小菜,煤球都要一个一个跟邻居借。

丰一吟曾回忆去牛棚看望父亲丰子恺,她见父亲住的地方,屋顶破了好几个洞,夜间的雪掉进来,弄得泥地上湿哒哒的。

想到每天父亲就睡在这种地方,她心疼不已。

丰子恺宽慰她:

“我已经好很多了,朱屺瞻老先生的被子上因屋漏而下了好多雪,我因为睡的位置好,只有枕边略有雪。”

这么苦的日子,朱屺瞻没有半点神伤魂断,依旧心无旁骛溜去公园写生。

他常跟几个孩子说:“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计较,也不要硬来,遇事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才能安然无恙,身心舒泰。”

说齐白石、黄宾虹出名晚,朱屺瞻比他们更晚。但面对无人问津的画,黄宾虹坚信,死后50年会有人懂他的画。

而朱屺瞻认为,吴昌硕70多岁才出大名,齐白石80岁才查有此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看谁活得够久,胜利就算谁的。

朱屺瞻90多岁连办了几次画展,名声才逐渐打了出去,他将这迟来的曙光,都归功于长寿。

朱屺瞻活到了105岁,接受记者采访,总会被问到长寿秘诀,而每次朱屺瞻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画。

“我从小捏牢画笔画图,什么心事烦恼都丢光了。人称笑一笑,十年少,开心能百岁;我说,画一画,少一少,宽怀可长命。”

从9岁在画板上涂鸦,再到96岁还在云南边陲采风写生,直到105岁去世前几天,朱屺瞻还卧在病榻上,用毛笔速写。

朱屺瞻一生故事很长,但画画两个字就足以概括他这漫长的一生,他画了足足一整个世纪啊。

画画,不仅仅是画,在朱屺瞻眼里,更是一项运动。

每次作画,朱屺瞻都要扶着椅子,原地踏步一百步,待气从脚底传到丹田,再传导到手,他再郑重落下那一笔。

每落一笔,都要运一次气,每一笔每一画,都是蓄足了气力的。

因此,一幅画下来,朱屺瞻常常已经大汗淋漓,像是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跑了一圈。

他曾经形容自己作画时的情景:

“回忆运笔之顷,气从脚发,如歌似舞,在创作得意时,物我浑忘,其乐融融。”

自己忘记了时间,身体也跟着忘记时间流逝,自然也就青春永驻。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允许一切事情发生,在人生这场游戏当中,只要看得开,就没人玩得过你。

当你发现,什么都影响不到你的时候,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下面是朱屺瞻作品欣赏: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