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通史:礼萨汗改革,现代化的开端

松鼠说了 2022-06-02 17:41:45

伊朗通史:礼萨汗改革,现代化的开端

关键词:恺加王朝被推翻、英苏入侵伊朗

前因:恺加王朝被推翻

1921年,礼萨汗成功发动政变,恺加王朝被推翻。

▲恺加王朝

后果:英苏入侵伊朗

1941年,要求伊朗驱逐德国人的要求被拒后,英苏联合入侵伊朗。

▲英苏入侵伊朗

过程始末

一、礼萨汗改革

1921年-1941年,礼萨汗以土耳其改革为样板,推行以西方化、世俗化、民族化为特征的全面现代化改革。

改革成就斐然,到20世纪30年代末,伊朗已初步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独立民族国家。发展了现代工农业和交通,建立了初步的现代经济基础,以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动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礼萨汗推行的这一系列改革,在伊朗树立国际权威、走向独立的同时,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对宗教权威的逐步削弱及世俗权威的逐步确立。

▲伊朗渴望现代化

二、礼萨汗成功发动政变

在最初的博弈中,教权派是完全占据上风的。礼萨汗成功发动政变之后,军权在握,又兼任首相,成为伊朗的实际统治者。受凯末尔在土耳其建立共和国的影响,礼萨汗开始尝试在伊朗宣传共和制。这遭到宗教领袖和封建贵族的强烈反对,群众被宗教情绪所左右,反对共和制的浪潮此起彼伏。

礼萨汗权衡再三,认为教权派和君主派力量强大,群众革命运动的风险也在增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统治,于是及时宣布转向,放弃共和计划。

▲凯末尔(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

1924年,礼萨汗发表宣言给教权派吃下一颗定心丸。他言之凿凿地表示,他不但从来就保证伊斯兰教的昌盛光大,也完全保障僧侣的地位。此外,他甚至呼吁人民放弃共和国的念头,支持巩固教规、国家独立等目标。

次年巴列维王朝正式建立,礼萨汗登上王位,以实际行动宣布了摒弃共和制。在就职宣誓词中,礼萨汗甚至恳求“安拉的援助和伊斯兰乌莱玛的合作”,乌莱玛指的就是宗教权威,自此,教权派与礼萨汗结成同盟。

然而,教权派没料到的是,礼萨汗当国王是真,但坚持改革也是真。统治已经相对巩固的礼萨汗,开始着手推进强力改革。

▲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化卓有成效

三、征兵法的推行

征兵法的推行,是礼萨汗对教权派打出的第一枪。征兵法规定,国家有权对宗教学生检查,以确定是否免除兵役。这就削弱了宗教机构的权威,赋予国家自由裁量权。

库姆事件则正式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1935年,礼萨汗颁布法令禁止妇女戴面纱,为造成新的社会风气,他还让王后和公主们带头穿欧式服装、不戴面纱。按照伊朗习俗,人们会在圣城库姆迎接新年。

王后与公主在迎接新年时没有戴头巾和面纱,这种公然挑战宗教权威的举动惹怒了教权派,神学院的一位主管为此写信斥责王后违背了古兰经。礼萨汗命人将其逮捕,并亲自用杖罚了他。

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发生在这一年,在马什哈德一次悼念活动中,一名教士谴责改革,得到众多呼应,人们高呼要“远离邪恶的国王”,当地政府束手无策。外地军队迅速支援,才迅速平息了这次暴乱。100多平民死亡,200多名受伤,被称为马什哈德惨案,这被不少人看作是伊朗政教关系的正式破裂。

▲马什哈德的位置

四、礼萨汗废除了宗教法庭

事实上,礼萨汗的世俗化改革是要削弱宗教势力的政治影响力,但并不反对他们精神领袖的作用,就像他所说的:“在伊朗只有一个国王,那就是我。”因此礼萨汗着重在司法、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削弱教权派的特权。

伊朗的世俗法庭与宗教法庭长期共同存在,但1939-1940年间,礼萨汗废除了宗教法庭。同时,对注册权、公证权等权力的取消,让教权派不仅丧失了重要的司法权力,还丧失了与此相关的丰厚利益。

▲当政的礼萨汗

礼萨汗还建立了女子学校等一系列各类学校,德黑兰大学也是在这一时期建成,政府还资助了几百名青年留学欧洲,瓦解了宗教势力对教育的垄断,教权派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新兴群体的影响力逐年增强。

此外,礼萨汗在社会风俗方面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例如服装方面的改革,希望让民众意识到自己与欧洲人美国人没有根本区别,从而意识到应该同样进步。但这些也对宗教权威产生了挑战,如强制推行的有沿毡帽导致做礼拜时额头无法触地,从而遭遇穆斯林的激烈反对。

纵观整个礼萨汗时期的政教博弈,国家政权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宗教特权被逐年弱化,宗教界内部逐步分化,在抵抗之外出现了接受改革的分支。不过,也是在这一时期,政府通过对宗教教育的控制,将伊斯兰教上升为国家道德,实现了宗教为国家统一独立服务的作用。

▲礼萨·汗(1878年3月16日-1944年7月26日)

结论:

礼萨汗用君主的权力,推行了现代化的改革,推动伊朗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巴列维王朝成为现代伊朗的开端。

【参考资料】《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史》《再见伊朗——从巴列维王朝说起》

0 阅读:37

松鼠说了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