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讲述朝鲜战争。
前文我们说到中朝苏三国因为朝鲜战争,而联系得更为紧密,斯大林同时也给出了相当大的信任。因此,在志愿军全面介入朝鲜战争后,苏联除了进行军事援助之外,同时还对中国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对于这一点,当时的全国上下都所认识。周总理曾表示:“斯大林到抗美援朝时才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毛主席也曾说:“多少使斯大林相信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从1950年起,苏联开始为中国在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等领域提供大批成套设备和援助,援助了50个重点项目。1953年5月,苏联又在钢铁、机器、电力、煤矿、石油、制药、食品等领域,设立了提供成套设备援助中国的91个重点项目。此后,在1954年10月,苏联又在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方面追加了援助中国的15个重点项目。这三批苏联援华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被统称为“156个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苏联为中国建设起了一套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除此之外,苏联也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文件和图纸。1954年10月,苏中两国签署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在这之后直到1959年,苏联便根据这一协定向中国无偿转交了“1100套工业企业及其它建设项目的设计资料,3500套制造各种机器设备的图纸,950套技术资料和2950个专题的各种技术说明书”。(参见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对于苏联在中国工业化建设中的地位,当时的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在1952年1月16日写给周总理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表示:“对于中国今后工业化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型工厂和矿场的建设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详图直到成套设备订货及安装,都应全部地、彻底地采用苏联的计划、装备与专家,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建立起最新式的、最进步的、最现代化的工业工厂。”苏联的上述大力援助,是通过向中国派出大批专家实现的。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仅仅在1951—1953年间,被派往中国的高级专家就达到了1210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其他级别较低的专家。苏联在中国设置了在华专家总顾问的职务。在1952年年中,时任苏联在华专家总顾问的毕考尔金曾帮助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于苏联专家所起到的作用,中央财经委在1952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说道:“两年经验证明,由中国技术人员来设计的小工厂或小规模恢复改建工厂在设计技术上的缺点弊病已经很多,浪费很大。而巨大复杂工厂的设计,一个也没有成功,都是半路回头再请苏联设计的。所以若干年内在中国高级技术人员未养成时,聘请苏联设计组是一种迅速省钱又十分稳当的办法。”苏联专家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见一斑。一幅更大的历史图景可以说,新中国在1953—1957年间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核心便是苏联的援助。
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和专家,中国的“一五计划”就不可能制定,中国的整个以重工业、国防工业为核心的计划经济体系就不可能建设起来。而这一切的实现,正如开头所说,我们是通过参加朝鲜战争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这样一来,一个更大的历史图景就浮现在了我们面前:通过朝鲜战争,我们获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从而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初步建成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和以重工业、国防工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以及计划经济体系。总的来说,我们通过朝鲜战争收获了苏联的大力援助,在军事层面获得了现代化、在产业层面获得了工业化、在经济层面获得了计划经济体系。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带给了我们非常非常大的收获。
夲文我认为是实事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