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徐悲鸿应香港大学邀请赴香港举办画展,当时徐悲鸿是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兼教授,已经是画坛中的顶级名人。一天,作家许地山和夫人邀请徐悲鸿去看一位德籍夫人收藏的字画,据传,这位女士的丈夫曾任德国驻中国外交官。对徐悲鸿来说,字画就是其生命的一部分,于是欣然前往。
见到徐悲鸿的到来,夫人十分高兴,把收藏的字画全都拿了出来。徐悲鸿一一过目后,最后眼光停留在一幅并不起眼的旧画上面,露出惊讶之色。
这位德籍夫人本想卖掉这些字画,但徐悲鸿一幅幅看过去,并没有中意的作品,正在失望之余,忽然发现徐悲鸿眼光久久停留在这幅旧画上面,本来对这幅旧画并不看好的夫人知道机会来了。这幅画就是《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上面没有作者姓名。画面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它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
《八十七神仙卷》原是画圣吴道子所作,但这幅作品是不是吴道子真迹呢?一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存疑,所以并没有把这幅画列入中国十大名画之列,但其艺术价值甚至超过了现存在世的所有任何一幅中国字画。
1942年5月,徐悲鸿到昆明,举办画展。画展特别成功,正当徐悲鸿沉浸在画展成功的兴奋之中时,因为特殊原因,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他三十余幅画竟不翼而飞。其他画作丢了也就算了,但《八十七神仙卷》可是徐悲鸿认为比他的生命都重要。
名画失踪,事关重大,惊动了云南省政府,于是派人调查,限期破案,然而名画却如黄鹤飞去,渺无踪影。徐悲鸿为此日日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但亦无任何办法。
1944年夏天他的学生卢荫寰告诉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八十七神仙卷》,因为她曾临摹过《八十七神仙卷》的照片,确认是原作无疑,于是徐悲鸿决定无论花费多大代价都要买下来。
历经重重磨难,最后徐悲鸿以二十万大洋把画赎回来,当时一万大洋可以在北平购买一套非常不错的四合院。
1953年9月徐悲鸿因病去世,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在徐悲鸿去世的当天,就宣布将徐悲鸿留下的一千余件作品和价值连城的国宝《八十七神仙卷》上交国家,现在徐悲鸿收藏的所有作品都被完好地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里。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