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爆发后仅半个月,国民党军就连续损失了第3绥靖区和黄百韬第7兵团等部,总兵力合计超过15万人。为了遏止颓势,蒋介石千方百计从各地抽调援兵,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从武汉地区调来的黄维第12兵团。该兵团下辖第10军、第14军、第18军、第85军等部,清一色中央军嫡系部队,其中第18军还是美械王牌“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十分强悍。

黄维剧照
师长主动请缨担当突围先锋
但就是这样一支精锐,前脚刚刚踏上淮海战场的边缘,后脚就被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合围在纵横仅15里的双堆集地区。为了逃出生天,兵团司令黄维决定从所属各军分别抽调1个主力师,最后集中4个师的强大兵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实施一次猛攻,从而一举突破包围圈,逃出生天。
黄维这一计划得到了部下们的支持,即便一向与其有矛盾的兵团副司令兼第85军军长吴绍周也没有反对。不仅如此,第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还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兵团先锋、领衔突围,为另外3个师和其余部队打开缺口。对这种主动请战的英勇行为,黄维自然大力嘉奖,并为第110师补充了不少装备弹药。

第110师布置起义
全师大部分军官同意起义
不过,令黄维之流绝对想不到的是,廖运周请战并不是真的要突围,而是准备战场起义,因为他本身就是中共特别党员,已经潜伏敌营21年,即将重新走向光明。他在突围开始前,将麾下顽固反动的328团派到军长吴绍周身边担任警卫,然后召集另外2个团和师部直属队营长以上军官开会。
由于会场周边提前布置了警戒,因此廖运周直接开门见山,简单动员后就问道:“现在,我们马上就要起义,你们赞成不赞成这样做?”在场众人虽然并不知道廖运周的地下党身份,但他们都追随他多年,对这位老长官十分信赖,加上现在形势紧迫,因此几乎异口同声答道:“我们赞成。”

暗中布置加强自身警卫
尽管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但廖运周并未掉以轻心,反而异常谨慎的暗中吩咐追随自己11年之久的警卫副官闵金锡,说道:“起义的时候,不要让任何外人接近我。如果有人强行接近,就开枪打死他。”闵金锡闻言不敢怠慢,首先将自己全副武装,腰里挂了4颗手榴弹和2支手枪,手中时刻握着1支带刺刀的卡宾枪。同时,从自己的河南老乡里挑选了十几个最信得过的人,并传达廖运周的指示,一旦发现有人强行靠近,立即开枪射击。
这番布置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很快就发生了拥护起义的第330团副团长黄玄龄被砍伤事件,行凶者就是他的警卫员,这个出身地主家庭的反动兵痞得知部队要起义,就丧心病狂的砍了自己长官3刀,并补了1枪。好在当时他们都在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内,大刀挥不起来,加上抢救及时,总算保住了命,也没有影响起义进程。

双堆集战役形势图
11月27日,第110师5000余官兵在廖运周率领下成功起义,并趁机挫败了黄维兵团的突围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