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乾隆育有17子10女,他最偏爱哪位子女?清史专家共识,乾隆在27名子女中最宠爱十公主,即嫁予和珅子丰绅殷德的固伦和孝公主。乾隆曾对十公主言:“若为皇子,朕定立汝为储。”此言足见乾隆对这位公主的深厚宠爱。
乾隆对十公主的宠爱声名远播,乃至国外。据《朝鲜承政院日记》载,十公主自幼受乾隆极宠,宫中有“波罗公主”之称。乾隆易怒,宦官稍有失误即遭鞭打,常达百余下。然盛怒中见公主则怒消。故鞭打时,宫人皆请公主劝阻。乾隆有异动,宫中常借公主言以止之。乾隆在女儿未出生时,便因其缘分给予特殊关照,这份待遇远超其他子女。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公主未诞,乾隆帝已诏曰:“惇嫔汪氏,德仪兼备,娴于礼教,特晋封为惇妃。”以此表彰其母汪氏之德行。此事彰显了乾隆帝与这位未出生女儿的深厚缘分,足见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同一般。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十公主诞生。乾隆初见即深爱,亲抱怀中不舍。六十余岁得此聪慧健康之女,彰显其体健,自觉寿至八九十无虞。人类常偏爱幼子,十公主出生时,乾隆的其他女儿皆已出嫁,幼子也十岁有余。乾隆多年无子女相伴,因此格外宠爱这位刚出生的女儿。
【一、】乾隆帝因疼爱十公主,对公主之母惇妃汪氏亦格外眷顾,体现“爱屋及乌”之情。汪氏诞生于乾隆十一年,其父汪四格,任正白旗满洲都统一职,乃高级官僚。得皇太后支持,乾隆虽未太在意汪氏,但仍为顾全太后颜面而临幸之。此次临幸中,汪氏极为积极,施展浑身解数欲获乾隆宠爱。宠幸后,乾隆可能因不喜汪氏,仅册封她为“常在”。清代宫妃嫔制度中,“常在”地位低下,并无独立居所。
在随后八年里,汪氏虽用尽各种方法,却始终未获乾隆帝青睐。直至乾隆三十六年,汪氏终得机遇,受到宠幸。此年,她先升“永贵人”,再晋为“常在”,后升“嫔”,一年连升两级,在清朝后宫罕见。由“常在”至“嫔”,是后宫女子质的飞跃,自此她有资格被尊称。史书记载未明汪氏当年受宠之因,但从其怀十公主后获封惇妃的册文可知,崇庆皇太后常在乾隆前赞誉汪氏,促使乾隆逐渐改变对她的看法。乾隆册文中明言晋升汪氏为妃乃“遵皇太后旨意”,由此可知,在后宫中,得太后欢心,对晋升大有裨益。乾隆诞下爱女后,惇妃晋位,一时春风得意。然而,不久便接到家中噩耗,赋闲的父亲汪四格因病辞世。惇妃痛失父亲深感哀伤,乾隆帝为慰其心,下旨厚待汪四格,按在职都统规格,为赋闲家中的汪四格举办隆重葬礼。
【二、】乾隆四十二年,御医陈世官与罗衡禀报68岁乾隆帝,称32岁惇妃在诞下十公主后,再度有孕。乾隆近七旬,闻讯甚喜,诏令惇妃宫人小心侍奉,并遣协办大学士英廉往录其受孕时日及末次月经之期,以备起居注。据此可知,乾隆迫切期望惇妃此次能诞下皇子。
惇妃孕期,御医院掌院常来诊脉,以察胎儿情况。然掌院惊奇发现,竟无法探及惇妃腹中胎儿脉搏,意味着惇妃或并未怀孕。掌院因事态严重,召集御医院众名医联合会诊惇妃,经细致诊断,一致判定惇妃并未怀孕。御医报告惇妃怀孕结果后,乾隆不信,再请京城名医复诊。名医结论与御医一致,证实惇妃怀孕之事纯属虚构的“乌龙”。乾隆盛怒,召见初报惇妃有孕的御医陈世官、罗衡,严斥之。二御医惶恐万分,辩解道:“此乃奴才医术平庸,误诊脉象,望皇上宽宏大量,赦免奴才。”乾隆帝虑及此事外传会损己颜面,且使惇妃蒙欺君之罪,遂决定息事宁人。他仅斥责两位御医,未加治罪,仍留二人在太医院任职。乾隆对惇妃并未怪罪,得知其停经缘于脾胃不和,即命太医院配制调经药物。惇妃服用后,身体状况显著改善,月经亦恢复正常。
【三、】乾隆未追究此乌龙事件,但惇妃深受刺激,性格愈发极端。惇妃被太医陈世官与罗衡诊为怀孕后,热切期盼此消息属实。她仅育有乾隆宠爱的十公主,故渴望再次怀孕,为乾隆诞下儿子。她心中期望,若能诞下儿子,此子有望获乾隆青睐,立为太子,未来登上皇位。命运戏弄惇妃,御医初诊其有孕,随后又否,此番心情如过山车般起伏,令惇妃难以接受。乾隆未责怪于她,但她自此性情骤变,变得刻薄蛮横,常无故对宫女、太监发脾气,以此撒气。乾隆四十三年,惇妃因宫女小错发怒,命太监将其拖至院中严惩。太监施刑过重,导致该宫女不幸身亡。
清宫规制,后宫嫔妃禁止擅对宫女施杖刑。若宫女遭嫔妃致死,必追究嫔妃之责。惇妃得宠却犯大错,乾隆下旨:惇妃责毙宫女,事属罕见。虽有妃嫔气性不好,殴婢致其轻生,但不宜狠虐。不重处,情法难平,亦难警畏宫闱之人。乾隆将惇妃贬为“惇嫔”,革去其首领太监郭进忠、刘良顶戴,罚钱粮二年;对动手太监,各罚钱粮一年。
给予被打死的宫女父母抚恤银百两,费用自惇妃俸禄中扣除,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各宫及王府,确保内府众人皆知。乾隆对惇妃打死宫女从轻处罚,显其宠爱。另有说法,因惇妃乃十公主生母,乾隆恐重罚致公主伤心,故高举轻落,从宽发落。惇妃对处理结果不满,认为乾隆有意羞辱她,且不愿赔偿宫女父母百两白银。她未意识到自身错误,反而与乾隆激烈争吵。乾隆不久后因十公主之故,复将汪氏由惇嫔晋升为惇妃。然其性格愈发蛮横,乾隆渐感失望,态度转冷。简而言之,惇妃已失宠。惇妃察觉乾隆态度转淡。四十岁生日时,乾隆未如往年重赏,仅赐三百两银子。一次请安迟到,更遭乾隆斥责,并扣减其月例银子。乾隆转而宠幸更年轻的顺妃,四十四年二月,他下令惇妃与顺妃调换居所,将惇妃原本宽敞明亮的宫殿赐予顺妃,惇妃则被迁至顺妃原先较小的一处宫殿。
【四、】乾隆对惇妃态度虽有变,但对十公主的宠爱依旧未减,始终保持如初。十公主成年后,乾隆封其为“固伦和孝公主”,并赐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婚礼隆重。嫁妆丰厚,锦缎2000匹,珍宝无数,堆满两仓,更赠《斗彩荷莲图绣墩》以祝婚姻美满。
“固伦公主”为清朝皇后嫡女专称。十公主之母惇妃非皇后,却能获此封号,足见乾隆帝对其女之特别看重。十公主前半生美好,但后半生凄凉。乾隆逝世后,其婆家遭清算,惇妃亦受牵连,晚年未能善终。乾隆选丰绅殷德为十公主夫婿,因其为和珅之子,且相貌英俊、稳重老成、爱好诗书。他沉默寡言却才华横溢,堪称有品貌的“高富帅”。十公主嫁予丰绅殷德,夫妻和睦,共度数年美满时光。丰绅殷德年少得志,稍显骄横。十公主则头脑清醒,劝诫道:“父受皇恩,未有所报,唯贿赂日盛。吾忧汝他日身家难保,吾亦受累。”公主的远见得证。乾隆崩逝后,嘉庆帝即刻革和珅职并逮捕,数日即下令赐其自尽。和珅失势,嘉庆帝诏令固伦十额驸丰绅殷德归宗人府看管,令其居家闲住,严禁外出惹事生非。
大臣趁机揭发丰绅殷德不法事,嘉庆欲罚。十公主入宫求情,嘉庆念及兄妹情,仅革其伯爵爵位,保留散秩大臣头衔,准其留任当差。《清史稿·公主表》载:和珅获罪,家产被抄。仁宗特许留资抚养公主,并将丰绅殷德房间器具恩赐归还。家中巨变,丰绅殷德心脏难承。未过数年,他因郁郁寡欢而逝,终年36岁。丰绅殷德逝后,史籍关于和孝公主的记载甚少:“驸马亡故,公主掌家十余载,内外严谨,稍有安定。”由此可见,十公主生活艰难,所谓“安定”实则不易。
【五、】嘉庆十一年,惇妃汪氏病逝宫中,享年61岁。彼时,十公主与其夫被禁足家中,未能为母送终,惇妃在孤寂中结束了她的一生。惇妃或未意识到,过往所拥有皆如梦一场,随着她闭目,那场梦也终告结束。惇妃起初备受瞩目,但因其性格缺陷,受宠后变得嚣张。宫中除乾隆外,少有人喜爱她,连后来继位的嘉庆帝也不例外。嘉庆继位后,册封乾隆多位妃子为太妃,包括颖贵妃巴林氏、婉贵妃陈氏及存在感低的芳嫔陈氏为太上皇芳妃,而惇妃则未获任何封号。老皇帝失宠的妃子,且不受新皇待见,其结局已然注定。惇妃若怪,只能自责。
李寅所著《乾隆帝惇妃“孕事风波”考》,深入探讨了乾隆帝惇妃孕期所涉风波事件,逻辑清晰,用词准确,保留了事件的核心考察内容。郝黎在《明清丛论——和孝公主生平考略》中,对和孝公主的生平进行了详尽考察,保持了清晰的逻辑与准确的用词,全面揭示了公主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