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内20万中央军要空运徐州,“华北”剿总密电:立即炮轰机场

悠悠聊历史故事 2024-11-07 11:49:27

引言:

《北平城内20万中央军要空运徐州,"华北"剿总密电:立即炮轰机场》

1948年末的北平城,暗流涌动。当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即将兵临城下之际,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这座古都上演。蒋介石的密令如惊雷炸响:命令北平城内的20万中央军精锐紧急空运徐州。然而,就在运输机即将起飞之际,一份来自华北"剿总"的密电,却让这场军事行动戛然而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傅作义甘愿冒着"军事叛变"的风险,向解放军发出这样一份密电?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风雨欲来:北平危局

世人皆知1948年末的北平城内形势危急,却不知这座古都内部早已暗流涌动,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上演。

11月2日,随着沈阳的解放,辽沈战役落下帷幕。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携带着辽沈战场的胜利气势,浩浩荡荡向关内推进。当时的北平城,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城内的防务,看似固若金汤。傅作义的嫡系部队把守着各个城门,重炮团盘踞在景山制高点上,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城内的兵力构成却十分复杂,三支势力此消彼长:一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二是中央军第9兵团和第13兵团,三是从东北溃退下来的残兵。

傅作义深谙用兵之道,将各部队巧妙布防。他让自己最信任的郭景云第35军、安春山第104军各留下一个主力师,分别镇守要害之处。这两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傅作义压箱底的王牌。

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东北野战军并未按照常规路线南下,而是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进军路线。他们避开了华北平原上的主要据点,转而选择从承德、张家口一线突进,这一举动打乱了国民党的防御部署。

更令傅作义始料未及的是,东北野战军的行军速度远超预期。仅用了短短十天,这支百万大军就推进到了北平外围。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重炮,还有上千辆由美式卡车改装的运输车,十万匹战马在寒风中踏雪而来。

城内的空气瞬间紧张起来。傅作义每天都会收到各个城门的详细报告,东北野战军的斥候已经出现在了城外二十里的地方。夜幕降临时,城外的篝火越来越多,守城士兵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火光,都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12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北平城外突然传来了剧烈的炮声。原来是东北野战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开始试探性进攻。这一声炮响,不仅惊醒了沉睡的古都,更预示着一场更大的较量即将开始。

这时的北平城内,各路人马已经开始了暗中较量。中央军的将领们每天都在紧张地等待南京的命令,傅作义的部下则在各个城门之间来回奔走,加强防务。城内的气氛越发紧张,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座古都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方?

二、城内暗涌:三方势力的角力

随着东北野战军的逼近,北平城内的权力格局愈发微妙。傅作义虽然名义上是华北"剿总"总司令,统领全局,但实际上这座古城内部早已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城内的中央军势力庞大,第9兵团和第13兵团加起来有近20万人马。这两支部队装备精良,是蒋介石倚重的王牌。他们在城内占据了最好的营房,控制着大量军需物资。石觉和李文两位兵团司令虽然表面上听命于傅作义,但实际上直接对南京负责。

傅作义深知这一点,因此在部署时别出心裁。他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分散部署在各个关键位置,看似是为了加强防御,实则是在监视中央军的动向。他让35军留下的主力师把守了城内的弹药库,而104军的一个师则控制着粮草仓库,这样就从物资供给上制约了中央军的行动。

1948年12月中旬,一个特殊的细节引起了城内将领们的注意。傅作义突然调整了城防部署,将景山上的重炮团火力方向做了微调。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应对东北野战军的威胁,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些大炮同时也对准了中央军驻扎的主要营区。

与此同时,城内的第三股势力也不容忽视。从东北战场溃退下来的残部,约有5万人。这些人虽然士气低落,但大多是老兵,熟悉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方式。傅作义没有轻视这支部队,而是巧妙地将他们分散安置,既防止他们哗变,又能利用他们的经验。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傅作义在安排守城任务时,刻意将这三股力量混编。每个城门都由不同来源的部队共同把守,表面上是加强防御,实际上是让各方互相牵制。即便有一支部队想单独行动,也会受到其他部队的掣肘。

城内的军事部署还有一个特点:傅作义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西苑,这里不仅可以俯瞰全城,更重要的是距离景山的重炮阵地很近。同时,他在城内设立了多个秘密指挥所,并安排亲信部队保护。这种布局既能应对外敌,也为可能发生的内部冲突做好了准备。

局势的微妙变化还体现在日常军需供应上。傅作义控制下的军需处开始有选择性地发放弹药和给养,对中央军的补给申请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明显触及底线,但已经在实质上限制了中央军的行动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傅作义开始频繁调动城内的卫戍部队。每次调动看似例行公事,实则都在改变着城内的力量对比。到了12月下旬,他的嫡系部队已经基本控制了城内的制高点和主要路口,形成了对中央军的包围之势。

三、南京密令:紧急空运徐州

1948年12月26日,一份来自南京的密电改变了北平城内的局势。这份由蒋介石亲自签发的命令直达北平城内的中央军将领手中:命令第9兵团和第13兵团立即空运徐州。

这道命令的背后,是徐州战场岌岌可危的态势。当时的徐州战场,黄百韬部队已陷入重围。国民党高层认为,只有将北平的这支精锐力量紧急调往徐州,才有可能改变战局。为此,南京方面已经调集了大量运输机,准备在北平南苑机场展开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转运。

行动很快展开。第一批运输机在12月27日清晨抵达南苑机场。这些C-46和C-47运输机排成长龙,整齐地停在跑道两侧。机组人员开始紧张地检修飞机,为这次空前的军事转运做准备。

中央军也随即行动起来。第9兵团的石觉和第13兵团的李文立即下令部队轻装前往南苑机场。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他们采取了分批转移的方式。士兵们只携带轻武器和少量弹药,重型装备则暂时留在营地。

这次空运计划的规模之大,在当时实属罕见。根据计划,每架运输机可以搭载30-4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以当时南苑机场停放的运输机数量计算,每天可以转运3000-4000人。按照这个速度,要将20万中央军全部运往徐州,需要至少50天时间。

然而,这个计划很快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首先是天气因素。12月底的华北地区,经常出现大雾天气,严重影响飞机起降。其次是机场设施问题。南苑机场的跑道条件并不理想,无法支持如此密集的起降频率。

更大的问题是燃料供应。如此大规模的空运行动需要大量航空燃料,而北平城内的储备远远不够。南京方面计划通过铁路运送燃料,但铁路线已经受到东北野战军的威胁。

就在第一批中央军准备登机之际,一个重要情报传到了指挥部:东北野战军的炮兵阵地已经推进到了能够威胁南苑机场的范围。解放军的侦察机还多次在机场上空盘旋,显然已经发现了这次空运行动的迹象。

面对这种情况,石觉和李文不得不调整计划。他们决定首先转移军官和技术兵种,其次才是普通步兵。同时,为了防止空运过程中遭到攻击,他们要求每架飞机都必须在黎明前起飞,黄昏前返回。

这次空运行动的消息很快就在城内传开。大批军属开始聚集在南苑机场附近,希望能够随军南迁。军需仓库也出现了异常情况,有人试图在转移前将储存的物资变卖。城内的秩序一度出现混乱。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傅作义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他派出卫戍部队加强了对南苑机场周边的控制,同时下令严查所有前往机场的车辆。表面上看是维持秩序,实则是在监控中央军的动向。

四、密电惊雷:炮轰机场的威慑

1948年12月28日凌晨,一份来自华北"剿总"的密电传到了东北野战军指挥部。这份密电的内容出人意料:如果解放军不对南苑机场采取行动,傅作义将立即下令炮轰机场,阻止中央军空运徐州。

这份密电的发出,经过了一系列周密的准备。12月27日深夜,傅作义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会议结束后,他立即调动了景山上的重炮团。这支装备了美式155毫米重炮的部队,在夜色掩护下悄然改变了炮口方向,对准了南苑机场。

同时,傅作义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行动。他命令35军留守部队在机场周边增设了多个检查站,表面上是维持秩序,实际上是在控制通往机场的要道。104军的一个主力营则被秘密部署在机场西侧的高地上,随时准备采取行动。

这个布局极具战术意义。景山重炮团的射程完全覆盖了南苑机场的跑道和停机坪。而104军部队的位置,不仅可以监视机场动向,还能切断机场与中央军营区之间的联系。

密电发出后不到两小时,东北野战军的回电就到了:同意暂时不对南苑机场采取军事行动。这个回应显示出东北野战军指挥部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当天上午,一个细节引起了各方注意。傅作义派出的工兵部队,以维修跑道为名进入机场,实则是在测量精确射击数据。他们还在机场周围设立了多个观察哨,专门负责监视运输机的起降情况。

中央军很快发现了异常。一架准备起飞的运输机在滑行时,发现跑道上突然出现了傅作义部队的工程车。飞行员被迫中止起飞。随后,更多的"维修车辆"出现在跑道两侧,实际上形成了对跑道的控制。

到了中午时分,情况进一步升级。傅作义的副官带着一份正式文件,来到机场指挥部。文件声称,根据最新的技术检查,机场跑道需要全面维修,所有飞机暂时停飞。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背后的威慑意味十分明显。

下午,第9兵团和第13兵团的联络官赶到傅作义的指挥部交涉。傅作义出示了一份详细的跑道维修计划,声称这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必要措施。同时,他还暗示如果强行起飞,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意外"。

到了傍晚,局势更加明朗。景山上的重炮时不时会进行调试,炮口的方向赫然对准南苑机场。机场周围的傅系部队也在不断增援,从原来的一个营增加到了一个团的规模。

这种局面给中央军造成了极大压力。他们清楚,一旦傅作义下令开炮,不仅价值连城的运输机会遭到摧毁,近万名集结待命的士兵也会陷入危险。而东北野战军在外围的虎视眈眈,更是让他们失去了强行突围的可能。

这场博弈一直持续到28日深夜。最终,中央军不得不暂停空运计划。大批已经集结在机场的士兵被命令返回营区,停在跑道上的运输机也陆续关闭了引擎。

五、决定之夜:北平命运的转折

1948年12月29日傍晚,傅作义的指挥部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位来自东北野战军的代表带来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具体方案。

这份方案的送达时机极为微妙。就在当天下午,南京方面再次催促空运计划立即执行。而东北野战军的炮兵阵地已经推进到了北平东面的通县一线,远程火力已经可以覆盖城区。

当晚,傅作义在西苑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他的嫡系将领和部分中层军官。会议的议程只有一项:研究和平解决方案。整个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期间数次派人向城内各个要点传递命令,调整防务部署。

与此同时,城内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傅作义的35军在当晚增派了一个团的兵力,接管了德胜门到东直门一线的防务。这个位置恰好是中央军预备仓促突围时可能选择的方向。

更引人注目的是,傅作义下令工兵部队连夜在南苑机场跑道上挖掘了多处沟槽,名义上是维修,实则彻底切断了运输机起降的可能。同时,景山重炮团在夜色掩护下又增加了两门重炮,进一步加强了对机场的威慑。

到了午夜,一系列秘密命令从西苑指挥部发出。傅作义的嫡系部队开始对城内的军需仓库、弹药库和粮草库进行全面接管。这些行动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完成的,以避免引起中央军的警觉。

12月30日凌晨,情况出现了新的转折。南京方面得知机场被挖断后,立即命令中央军两个兵团准备突围。但傅作义早有准备,他立即下令所有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岗哨密度加倍,并派出摩托化部队在城内主要街道巡逻。

天亮前的最后两个小时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傅作义派出的谈判代表与东北野战军进行了最后一轮接触。同时,他也派人与中央军两位兵团司令进行了沟通,明确表示如果强行突围,他的部队将采取断然措施。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北平城头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傅作义正式电告南京,表示将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北平问题。他同时下令部队进入新的部署状态,在确保中央军不会轻举妄动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和平接管做好准备。

这个决定立即影响到了城内的每一个角落。各个城门的守军接到命令,严格检查出入城的人员和车辆。粮店、商铺纷纷开门营业,显示出城内秩序的恢复。傅作义的联络官开始与城内各界展开接触,为和平接管工作做准备。

到了中午时分,东北野战军开始调整部署,由原来的进攻态势改为包围态势。他们的工兵部队开始修筑工事,显示出准备长期驻扎的迹象。这个变化表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