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如何整合了中原?废除诸侯,西汉相当于再次统一了战国

北斗维斟酌历史 2024-10-16 10:51:45

从战国到西汉,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斗争持续了上百年。在秦朝,许多儒家都还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优越,结果引发了“焚书”事件。可见,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斗争是残酷的。到了西汉,推行郡国并存制,分封制出现了反复。历史的潮流是永远向前的,郡县制最终在西汉中期战胜了分封制,不过这个过程却是异常的艰辛。

一,从项羽分封到刘邦分封

前209年,秦朝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六国贵族纷纷响应,战国的各国似乎又复兴了。秦朝灭亡后,项羽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了十八个诸侯。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传统思维浓厚,他对秦朝的中央集权不理解,因而选择开历史的倒车,以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自己成为一代霸主,自称“西楚霸王”。他在进入关中之后就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丧失了民心。随后,他便衣锦还乡,回到徐州建立了西楚王国。

项羽分封不久,诸侯国就开始了兼并战争,项羽难以制止这种局面。于是刘邦趁机派遣韩信进攻三秦,夺取了关中之地,开始和项羽争霸。在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击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

然而,西汉初期直接控制的土地也就是巴蜀、关中等十五郡,关东的大部分土地都归属于各诸侯国控制。为了得到诸侯国的支持,刘邦只能承认诸王的地位,实行郡国并行制。当时主要的诸侯有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等。其中韩信原本是汉朝的将军,属于中央核心集团的人物,然而他在攻陷齐国后自立为齐王,演变为了诸侯,也为后来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西汉的统治稍微稳定之后,刘邦就通过各种方式消灭这些异姓王。最初是燕王臧荼谋反,刘邦带领大军将之平定。前201年,韩王信投降匈奴,刘邦带领30多万大军出征,反而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史称“白登山之围”。经过这次事件后,韩国也就灭亡了。

不久,吕后又用相同的方法处死了彭越。听说韩信、彭越被处死,英布意识到自己大难将至,于是在前196年谋反。当时刘邦处于生病状态,但是也抱病征讨,最终在第二年平定了英布。经过此战,西汉初期的七大异姓王诸侯就只剩下长沙王了,长沙国地处偏远,可以作为抵御南越国北上的屏障,因而得以存留下来。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前195年,刘邦的凯旋而归,他在路过家乡沛县时,将亲朋故友召集,欢饮十数日。在这期间,刘邦想到自己风起云涌的政治生涯,随口唱出了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打下了天下,但是感受到了守江山之难,他在寻求守卫江山的人才,那么谁会成为了守四方的猛士呢?

二,刘氏诸侯的崛起

刘邦消灭异姓王后,认为只有宗族子弟才能屏藩皇室。于是,他选择大规模分封刘氏诸侯,并杀白马为盟,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一共分封了九大同姓诸侯,分别是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代王刘喜、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赵王如意、梁王刘恢、淮南王刘友、代王刘恒。

这些诸侯占据了汉朝一半江山,当时西汉一共有五十四个郡,诸侯国占据了其中的二十九个郡,其中齐国就占据了七个郡,而西汉只控制了十五个郡。有学者推算,汉朝中央控制的户口为450万,而诸侯控制的户口则有850万。在刘邦时期,诸侯地位还不稳固,并未对中央造成威胁。

吕后时期,大量的刘氏诸侯被消灭,全国只剩下了吴王刘濞、楚王刘交、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以及一个异姓诸侯长沙王吴芮。吕后势力被消灭后,汉文帝被宗族和大臣扶立上台,汉文帝势力单薄,不仅不敢削弱现存的诸侯王,反而还要分封新的诸侯,例如分封刘遂为赵王、刘泽为燕王、刘辟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刘武为代王(后来徙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等。

文帝时期发生的刘兴居和刘长叛乱,已经证明了地方的诸侯对中央产生了威胁,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提出一些方针来削弱诸侯,其中以贾谊为代表。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策,认为分封的诸侯越多,每个诸侯王控制的土地越少,如此“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汉文帝接受了贾谊的意见,开始利用特殊的机会来削弱诸侯。前164年,齐王刘则去世,无子,于是汉文帝将齐国拆分为了胶东、胶西、成阳、甾川、济北、济南、齐七部分。在南方,由于淮南王谋反,淮南国被拆分为了衡山、庐江、淮南三部分。而南方的长沙王吴著去世后,也因为没有儿子而被除国。另外,中央管辖的郡也在增加,如山东半岛的琅琊郡、赵国河间郡一带都划给了中央直辖。

不过,汉文帝的政策只是能在特殊情况的使用,无法直接推广,因此对诸侯的削弱也是有限的。由于诸侯国的羽翼已经丰满,汉朝想要削弱诸侯的困难就增加了。

三,七国之乱和诸侯问题的基本解决

汉景帝时期,眼见诸侯王的威胁越来越大,开始立志进行削藩。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提出了削藩策,他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然而,削藩策就会直接得罪诸侯,诸侯则会联合起来对抗中央。其中以吴、楚为首,形成了七国联盟。

七国之中,以吴国最为强盛。吴王刘濞在前196年被封为吴王。此后,刘邦似乎有所后悔,他对刘濞说:“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也就是警告刘濞千万不要造反,刘濞立即顿首说不敢。没想到,刘邦的这次预言竟然成真。

刘濞就国后,利用吴国的鱼盐、铜铁之利,通商全国、制造货币、坐收暴利,“如此者三十余年,以故能使其众”。到了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长子在长安被太子(后来的汉景帝)所杀,因而对中央产生了怨恨,开始“称疾不朝”。汉景帝时期,中央和吴国的关系越发紧张,而晁错的削藩策也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吴王。

前154年,吴王刘濞见削藩快轮到吴国了,于是和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秘密谋反。当年冬天,汉景帝下令削除吴国的会稽等郡,这可是吴国最繁荣的地方,于是吴王刘濞起兵,带领七国的军队向长安进攻,史称“七国之乱”。然而,诸侯军队只是乌合之众,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失败。

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继续推行削藩策,将诸侯的许多郡划给了中央直接管辖,并新增加13人为新诸侯,削弱了旧诸侯。其中叛乱的吴国被废除,其中的广陵和故鄣新分封了江都王,楚国的沛郡、东海也划给了中央。在北方,燕国和代国被大幅度削弱,燕国只剩下了广阳一个郡,而代国则只剩下太原一个郡。

经过汉景帝的削藩,汉朝的诸侯问题已经基本被削弱。西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最终纠正了刘邦的错误,实现了内部的整合。正是因为汉景帝基本解决了诸侯问题,才给汉武帝的反击匈奴、对外扩张提供了条件。汉武帝继位后,推行了“推恩令”,该政策就是建立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