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的是,项羽输给刘邦一点都不冤,刘邦能击败项羽关键就在于有识人之明,而项羽却是无人可用,刘邦洞悉人性,而项羽却目无余子。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在在于二人的出身和年龄,刘邦出身市井,这样人理解人性,知道人们要什么,而项羽出身贵族,难以与其他人产生共性。还有就是刘邦就比秦始皇小三岁,就是一代人,而项羽只有二十多岁,与刘邦实际上是两代人,二人的阅历也使得二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在项羽乌江自刎被分尸邀赏后一个月,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祖。
项羽的巅峰时刻不是巨鹿大战,而是在他率领关东联军西进咸阳,当时项羽坑杀活埋20万秦军降卒、入关击杀秦王子婴后,项羽又火烧阿房宫,然后带着从秦国搜集的宝物美女衣锦还乡准备返回江东,这既是项羽的高光的时刻也是他失败的开始,衣锦还乡时,也是霸王衰亡日。
虽然有人对项羽提议,占据关中必得天下,以成霸业,但项羽却说:“为人富贵如果不还故乡,那岂不是跟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中出行一般,有谁能知道?”由此可见项羽缺乏战略远见,目光短浅。这倒也罢了,事后此人对他人嘲笑项羽是沐猴而冠,项羽得知消息之后,毫不客气,立马将进谏的人扔到沸水锅里煮了,如此一来,谁还给项羽提建议。
此后,项羽率军返回江东,定都于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的彭城,并自称西楚霸王。而同为楚国人,刘邦最先立都选择的也不是咸阳,而想定都洛阳。与项羽一样,刘邦第一想法,也都是觉得咸阳距离故乡太远,并非立都的第一选择。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戍卒娄敬(与匈奴和亲也是此人第一个提出的)向刘邦进谏,意思就是必须定都咸阳,因为只有经营关中地区才有可能击败项羽赢得天下,刘邦经过仔细思考,采纳了这一建议,至此一直到唐代,关中长安地区一直都是华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可惜这个战略规化项羽没有看出来。显然没有这个洞察力。
而在楚汉相争的四年时间里,刘邦正是凭借着关中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兵力资源,才得以在被项羽屡屡击败的基础上,最终反败为胜夺取天下。
如果说定都是缺乏远见的话,那项羽重新搞分封制就是开历史倒车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鉴于周天子亡于分封,于是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来取代封建分裂的邦国制。但贵族出身的项羽仍然活在战国时代的体制和思想里。于是,在尊称楚怀王为“义帝”,意思就是名义皇帝、项羽又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然后陆续分封了17个诸侯王。看似皆大欢喜,但埋下了项羽败亡的种子,就在项羽分封十八诸侯王一个月后,天下再次陷入大乱,原因就是项羽分封不公,当然无论项羽怎么封,总有不满意的。
第一个起兵反对项羽的就是齐国的田荣,原因在于当初,田荣不肯出兵帮助项羽攻灭秦国,这就与项羽结下梁子,因此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忽视田荣的显示利益,故意将齐国领土分裂为三:其中原来的齐王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原来的齐国将领田都因为跟随项羽灭秦有功,被改立为齐王;前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因为协助灭秦、投靠项羽,也被分封为济北王。
田荣自然大怒,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实际利益受损的结果,随后田荣立即叛变,并攻灭其他三王,重新统一了齐国。田荣刚刚造反,赵国也反了,当时赵国已立赵王歇,张耳为相,陈馀为将。但在咸阳分封诸侯王时,由于张耳是项羽嫡系,项羽就改封张耳为赵王,将原来的赵王歇改迁为代王,可当时陈馀却控制着赵国的领土,他自然不肯让位,在在这种情况下,陈馀赵王歇为王,拒绝承认张耳,赵王歇则将陈馀封为代王。为了抗衡项羽,陈馀与赵王歇又联合起来,联合齐国的田荣一起对抗项羽。
而在西面,来自汉王刘邦则不断地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当然,项羽对此也不是没有预防,在分封十八诸侯王时,他将原来秦国的领土一分为三,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个人各自占据一方。这就是三秦大地的由来,在项羽看来,可以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抑制均衡刘邦的势力。
但刘邦却绕开三个人的监视,在齐赵起兵之后的三个月,也就是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兵重返关中地区,并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在平定关中地区后,刘邦又致信项羽,表示自己无意东进与项羽争霸,这就使得项羽放松了警惕,改而集中全力进攻北方的田荣。
趁着项羽主力军鏖战北方齐国的空隙,刘邦又在萧何的举荐下起用韩信为将,并很快就击败了西魏王魏豹、俘虏了殷王司马卬,并占领洛阳,势力挺进到项羽的心腹地带。对此项羽还是毫无察觉,不仅如此,项羽还命人杀死了号为天下共主的义帝,这就给了刘邦以讨伐的口实。
这下,刘邦有了攻击项羽的口实,一次刘邦在洛阳以诸侯首领的身份公开讨伐项羽,在为义帝发丧后,刘邦随即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公开进攻项羽,并很快就攻破了楚国的国都彭城。刘邦本以为彭城也以为击败了项羽,就可以高升无忧,没想到项羽反戈一击,留下大军继续进攻齐国,自己则率领3万精兵反攻彭城,大破刘邦和诸侯的56万联军。彭城一战,刘邦的汉军死伤二十多万。彭城之战中,刘邦被打得狼狈逃窜,闺女儿子都不要了。
万幸的是,刘邦有关中地区作为根据地,始终拥有大量的兵员和粮草物资,这就为刘邦最终击败项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和物质基础。相反,与关中地区历经秦国数百年治理,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相比,项羽的大本营江东地区,此时仍然人口稀少、经济凋敝,根本不足以作为长期争霸的大本营和大后方,从本质上看,缺乏雄厚的人口和物质经济基础。打胜了还好说,一旦败了就是万劫不复。依托着萧何和来自关中地区源源不断的支援,刘邦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的军队展开对峙,此后双方互有胜负。但在荥阳一战中,刘邦再次被项羽打得大败,仅仅带着数十人出城逃命。
但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打而不倒,随时都可以重新再战,而项羽却不行,后方基地已经是破败不堪,难以维系庞大的军事开支,从这一刻开始,项羽开始走下坡路。刘邦又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去攻击项羽:
自己中路死扛项羽;彭越骚扰项羽后方;韩信在左翼,灭魏定赵降燕;萧何在后方提供补给。
虽然自己多次打败仗,但能迅速回血,继续与项羽博弈。
项羽在刘邦和彭越之间折返跑,没时间打韩信。自己的大将龙且带主力去打韩信,还被打没了。
最后被刘邦与韩信共70万人与项羽残余的10万楚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最终项羽兵败自尽。刘伶那句:“世无英雄,遂时竖子成名”,简直就是混账话。
作为中国从列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的最后一位盖世英雄,项羽从24岁就跟随叔父项梁起兵抗击暴秦,从而奠定了消灭暴秦的根基,即使到最后项羽也堪称光明磊落、轰轰烈烈,相比刘邦的反复无常、阴谋诡计和流氓习气,千古以降,项羽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仍然赢得了无数的同情,不以成败来论英雄就是从项羽开始。
讲究道德信义的英雄时代和贵族精神已经远去,在刘邦等人看来,只有利益至上的世俗时代,才是历史转折之际的人心所向,而历史的选择倾斜向了利益权谋的一边,而项羽式的英雄气概,则成为中国古典时代的最后绝唱。项羽虽强,但毕竟只是正面战场的所向无敌,以天下为棋盘,他实在也输得不冤枉。
作为古典时代的最后一位盖世英雄,项羽的死,也标注着中国古典时代的英雄气概与贵族精神的最后灭亡,而崇尚权谋诈术的刘邦,则在冉冉升起的帝国时代笑到了最后。从这个意义来说,个体式的英雄时代,也戛然而止于项羽。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此开始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