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愿意,但他还是当了骑兵,杨司令一声令,他们消灭了大土匪

有史杂谈 2025-02-24 17:27:27

自1940年起,清河军区抗战部队在清河平原机动作战,依托海滩、荆丛、青纱帐,与日寇展开了大规模游击战。

日本侵略者受重创,同志们对平原游击战的信心持续增强,情绪日益高涨。

然而,平原战斗亦带来不利,敌人凭借平原优势,常遣快速骑兵对我方实施突袭。

这一举措使得抗日军民皆期盼拥有自身的骑兵部队。

刚过完年,某日,军区政治部徐斌洲主任召见王焜,告知:“

他听后,心中五味杂陈,暗想:“此事颇为不妥。”

众所周知,司令部的三十余匹马专为运输,或载物资,或驮首长,亦用于通讯。因此,王焜闻此,沉默良久。

徐主任洞察其心意,遂笑道:“

一旁的杨国夫司令员也开口相助:“如此说来,王焜才明白先前的误解。我随即表态:”

如首长所预见,将马队训练成战斗骑兵队,任务艰巨。骑兵战士多为放牛娃出身,对付黄牛游刃有余,但对战斗尚需磨砺。

要使红鬃烈马驯服,绝非短期之功,更别提在马背上射击或使用大刀。尤其是王焜,对骑兵战术仅稍有了解。

起初,他们练习立正、卧倒等基本动作。由于对马性了解不足,部分烈马常耍脾气,蹦跳不已,导致战士频繁摔伤,鼻青脸肿。

战士们性格刚烈,不惧强暴与艰辛,日日苦练。一段时间后,骑兵基本功大致掌握。

此后,战士们渴望出征的心情愈发急切,尤其是目睹步兵日日与敌交战,内心焦急如焚,不断暗自思量。

不久,恰逢义和庄战役爆发。

八月初,清河军区司令部为连接清河与冀鲁边根据地,决定歼灭义和庄的顽敌吴德胜旅,该部隶属何思源。

八日,我军包围敌军三千余人。为确保全歼该敌,军区集结全军精锐力量投入战斗。

司令部留守人员包括一个警卫排、原胶济线特务队的一个排及骑兵连。

大家认为这次该让他们执行任务了,但首长始终未透露具体任务,只是反复强调:“还需等待时机。”

战斗打响,我军猛攻义和庄敌人。与此同时,杨国夫司令员立于王集村一平屋顶,全神贯注地审视战斗全局。

突然,身旁警卫排的高排长说:“杨司令敏锐地向东北方向望去,双眉瞬间紧锁。”

闻此突来消息,王焜心立刻紧缩,意识到当前情势颇为严峻。

攻坚战正激烈,若此股敌人突破并增援,将对我进攻部队造成极大被动。

军情紧急,需即刻阻击增援敌军。然而,难题再现,目前仅两排兵力与骑兵连可用,力量分配不足。

战士们见势,内心如烈马奔腾,纷纷催促我请战。此刻,高排长迅速至王焜前,直言道:“

王焜的想法与计划恰好相符,杨司令员深情望向他们后,将王焜唤至平屋顶,指向东北方。

王焜定睛观察,确认大片高粱地中,高粱秆肆意摇摆,如湖面波涛,自东北向义和庄汹涌而来。

杨司令果断下令:“立即行动!”政委紧随其后:“确保任务圆满完成,不容有失。”

遵照命令,我骑兵连四十名战士紧握马缰,迅速集结于村北胡同。不久,附近高粱地内便传来阵阵杂乱声响。

战士们屏息,战马焦躁,双眼惊恐,前蹄猛跺。瞬间,平屋顶响起两声清脆枪声。

听到枪声,四十余骑兵勇士猛扑敌群。战马嘶鸣,枪声大作,王集村外青纱帐瞬间沸腾。

这突如其来的闪电攻势如尖刀般,将敌队拦腰斩断,引发一场震天动地的厮杀。

同一时刻,义和庄奋战的同志们也发现了这股敌人。特务营二连负责阻击,立即迎头冲向敌人,使其腹背受敌,变得晕头转向。

我骑兵战士乘胜疾驰,冲出十余里,于广袤青纱帐内纵横驰骋。

此役中,我军实战经验不足的缺陷显现,战士们盲目猛攻,分散各处,有的孤身作战,缺乏协调。

队列松散冗长,联络愈发艰难。指挥失效,难以掌控局面,指挥官只得跟随队伍,四处奋战。

敌人迅速察觉我军弱点,重新集结后,对我军发起反击。

此时,王焜前方有股敌人在敌军官指挥下,绕向左侧较远的二班进行迂回包围,并猛烈开火攻击。

情况危急,我即刻带数名战士增援,未至现场,二班已有两战士受伤,仍卧马背,坚持战斗。

战士猛追时未留意四周敌人,致二班小队迅速陷入四面楚歌。敌人见状愈发嚣张,军官挥枪高喊,命令手下加紧攻势。

他摇摆着凌乱的大分头,边喊边向二班长射击。二班长迅速躲避,随即端起枪,“砰”地一声,那人应声倒下。

敌人慌乱逃窜于高粱地间。二班长欲追击,刚迈几步,战马猛然驻足,四蹄紧收,停了下来。

马胫部受重伤,二班长难过地偎依在战马旁,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战斗结束后,特务营二连负责搜索战场,在一名击毙的敌军官身上搜获一枚戒指,其上刻有“XX”两字。

方知其为何思源水上保安二团团长李子文,人称大金牙,乃此地臭名昭著的大土匪首领。

仗虽胜,王焜心情沉重,认为练兵未达上级要求。众人亦深知,成为真正战斗骑兵,必经艰苦磨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