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网友们欣赏一个奇怪的“贫农”

沧浪谈事 2024-11-28 13:38:38

看了一个自称“贫农”出身的网民回忆他们家解放后经历的微头条后,我简直要怀疑读书时所学的历史知识了!

他的“写作能力”令人“同情”

这个网民,很卖力地写了四段话,评论其观点之前,先看一下他的“写作能力”。

他第一段抚今忆昔,算是个总结吧:解放初他家家境不错,有两匹马有马车,吃得饱,评定成分时被定为贫农。然后挨了三十年饿,包产到户吃饱饭,九十年代日子才变样。

第二段他要否定解放初的“一穷二白”,继续说解放初家境不错,家住四合院,有马有车能吃饱饭。本以为他会展开详写那时他们家的生活,继而论述国家那时不是“一穷二白”,结果只是简单重复了第一段的话。

他第三段写他们家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还是没有展开,依然是对第一段简单的重复。

第四段是赞颂改革开放春风,但简直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前言不搭后语。

如果要我勉为其难批改这个刚会说话水平的小作文的话,只要第一段和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其它删除,可能还能让人看明白他想表达的内容。

颠覆很多人历史认知的家境变迁

该网民开篇就痛斥左棍欲把“前三十年的贫穷合理化”,然后自问自答“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的话题。

先看这个自诩“贫农”成分网民自述的解放初的家境:家有四合院,两匹马和马车,吃得饱,有简(单)生产工具。这样的“贫农”,是不是超出了我们所接受的历史记载?这是哪里的贫农?不过我们还得换一个角度问他,你家这四合院、两匹马、马车,是祖上留下来的还是打倒地主分来的?

老式四合院

再看他以自己家不穷不白来否定解放初的“一穷二白”那几句话。他家是哪里的?贫农都这样的家境,那地方得多么富裕啊!但是话说回来,因为他家或者说他家乡解放初富裕,中国那时就不是一穷二白?如果不穷不白,怎么会有“洋油、洋火、洋布、洋车”等等叫法呢?说几句稍微离题的话,总有人说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江南船厂能造万吨轮,东北张家时能造汽车、大炮;民国“黄金十年”时,能造(两千多吨)巡洋舰,很遗憾,这些工业品都是外国来图纸、来材料、来监理,我们那时的工厂负责的是总装!

老式马车

这个网民沉痛控诉他们家改革开放前“挨饿三十年”,这是什么节奏?即便反对集体经济的人,最起码还说“入社”前日子过得好不是吗?这个网民家里解放初家底殷实,那得说是勤劳人家,合作化前有地有马,那几年日子应该过得红红火火才是,咋还饿上了肚子呢?难道这家人解放初都变懒了,不再事稼穑?分的地主老财家的粮食啥滴,很快霍霍完了,所以就挨饿了?如此一来,这孩子是不是更得念集体经济的的好呢?就因为集体经济的分配原则,他家才没有饿死啊!

生产队社员一起劳动

按他哭诉的家史,解放初能吃饱饭,然后一饿三十年,这是抱怨或指责当年党领导人民革地主阶级的命革错了呗?他又说包产到户时,家里勉强分了几亩地。这啥意思嘛,怎么分几亩地还挺勉强?他接着说,那年初他们家族有了“吃撑”的感觉。牠们家真行啊,饿了三十年,发展成家族了,但勉强分的几亩地让家族有了“吃撑”的感觉,这是饭量多么小的“族”啊?

既然这个网民开篇就痛斥“左棍”,那对一下的话,还是称呼他为“鹿鸣”好了!希望鹿鸣一族把这样的同伙关圈里,让牠好好学习学习再放出来呦呦,否则话说不清、理讲不明,太丢鹿了!

0 阅读:0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