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坐落于我国东南部,自往昔起,此地便是至关重要的港口,商业繁荣昌盛。此地始终为我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台州地形略显封闭,周遭皆为山脉,唯有通向海洋的区域相对平坦,出海经商乃本地人的谋生之途。

1990 年前后堪称台州最为辉煌的时期,彼时,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沿海地区的产业处于大爆发阶段。台州下辖的温岭与玉环涌现出一大批声名远扬的企业。1990 年,台州经济甚至超越温州与绍兴,成为浙江的经济第三城。

台州经济高速发展,为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提升城市等级,于 1994 年,台州设立了黄岩区、路桥区、椒江区。城区自西部的椒江区起始,初始构想甚佳,椒江区地势平坦,北部为河流,南部紧邻温岭,西部靠近海洋。然而,现实并非依循构想而行,椒江区与原有的老城区之间存有一座山脉,极大地阻碍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欲向南发展,与温岭和玉环对接,南部还有路桥,路桥与温岭之间尚存诸多空地,若真要实现一体化发展,仅凭台州的财政实难达成。进入 2000 年以后,温岭与玉环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均十分迟缓,台州不得不调整城市发展战略。

此后二十年,台州经济每隔几年便倒退两个名次,其间虽有挣扎,但无疑是“一代帝王,走下坡路罢了”。台州经济的问题并非源自行政规划方面,更多在于产业升级未能及时跟进,加之过度依赖传统产业、过度自信等,皆为致使台州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
台州,曾经的浙江二爷(南宋幾辅,民国四明省省会)、经济浙江老三、亚中心城市(仅次于杭甬温),现在经济掉到老七了,城市地位更每况愈下。 台州简直就是自废武功,把中心城市搬到最适合发展工业的海边滩涂,打破了几千年的发展格局,分工也因此乱套,大家都在干自己最不擅长的事,不仅导致内斗内耗不止、团结发展的氛围彻底消失,而且各方面互相掣肘,什么都发展不好,持续全面衰退。 府城临海,区位条件绝佳,不需要太多扶持都能成为区域交通枢纽,要是有台州市级力量的加持,肯定能建成省内前五的交通中心。而偏于一隅的椒江,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省里,都不大可能把大通道布置在椒江,省内几大都市相互构建最便捷通道,更不可能经过椒江。以港口和工业立命却偏于一隅的椒江,有港口在,勉强过得去,但束缚于中心城市职能,废了港口(自我阉割),丢了工业(自断手脚),已是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