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沧海冒险家
编辑 | 沧海冒险家
-<前言>-
国务院正式对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出批复,标志着我国重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蓝图已经绘就。
这些城市在未来将造就巨大的发展机遇,甚至决定着未来10年的新机会,那么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城市是国家重点城市吗?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近日国务院对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做了批复,这也标志着全国各级省市县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已经到达了尾声。
在国务院的审批当中,国家再一次明确了超大特大城市的概念:超大特大城市是我国集聚人口和产业的主要空间载体。
也就是说,只有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处于国家前列的城市才能够叫做超大特大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在各个地区起到带头作用,其经济实力雄厚,一般会辐射到周围的一众城市进行联合发展,形成以地区命名的经济区。
例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这4个直辖市,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居于超大特大城市的前列。
此外,广州也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虽然它不是直辖市,但是作为广东地区的省会城市,广州市带领着广东省经济不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引领作用。
“北上广”三个城市,也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集聚地,是年轻人想要拼搏一番事业的梦想城市。
都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也是这三座城市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的体现,即使大城市再苦再累,也依旧是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城。
除此之外,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省会城市,在近几年也陆续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那么未来10年的新机会到底在哪呢?
-<超大特大城市的定位不同>-
在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当中,不是每个城市都要发挥各种作用,而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拥有着自己的定位。
例如北京,天津,重庆,广州,这样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城市,他们的定位就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而不同地域的重要城市也具有不同的定位,例如,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昆明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就以武汉为例,武汉的功能是: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在这些称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汉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定位,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他不仅幅员辽阔,而且穿插着密集的高铁线路,更是长江的流经地域。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内河港口和水铁联运枢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再以杭州为例,杭州的限定词当中有着“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名号,而这个定位并没有添加地区限制,这也代表着国家相信杭州的制造业具有着全国顶尖的潜力。
近两年,互联网媒体爆火,几乎人手一台手机,人人都能记录自己的生活,也拥有一夜爆红的可能。
杭州凭借着超高的互联网嗅觉,成为了自媒体人的集散地,这也体现了这个城市超高的竞争力和极强的活跃性。
虽然杭州的传统制造业并不是全国顶尖的,但凭借着自由,开放,创新的城市特性,杭州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极其凶猛,在未来有可能成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城市的定位都是根据他们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大多数的城市定位都是区域性的,而不是国家性的。
这考虑到城市当地的历史延续性,又考虑到他们的经济影响力,毕竟冠上国家这两个字,那就必须要求这个城市的能力能够辐射到整个中国。
而现在除了北京,几乎没有其他城市能够辐射整个中国的经济情况,因此,我们也不能贸然对城市加上“国家”这两个字。
有专家称,这些定位都是依据各地现在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但这些城市也可以继续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继续努力的目标。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中国的超大特大城市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发展这么好的城市,我们还要给他重新规划国土空间呢?
-<特大城市互补发展形成巨大网络>-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倘若一个国家当中只有一个城市冒尖,而不能引领辐射周围的所有城市进行长期的经济发展的话,这样的城市也不可能一直“独美”,总有倒台的那一天。
尤其在中国,我们要强调的是先富带动后富,超大特大城市发展起来并不是最终目的,实现所有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最高目标。
因此,国家给这些超大特大城市重新进行了总体的规划,进一步的明确了他们的定位,让这些城市的功能进行互补,促进国家形成多个城市中心支撑经济发展的布局。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当中,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当中的机遇可谓是最多的。
国家会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的投入到他们当中,再让这些特大城市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周围的城市吃到经济红利。
所以,如果我们还愁找不到工作,或者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么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可谓是人生的不二选择。
-<结语>-
这次国家对于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布局。
经过这次的重新规划,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开发,也将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周围的城市进行更好的发展。
在未来10年当中,这些城市的机会可谓是最多的,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人才,涌进国家的超大特大城市发光发热,建设美好祖国。
信源:《中央重磅定调!超大特大城市,变化巨大》——世纪经济报道2025-02-17